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通讯员 罗建新 刘宁)7月12日,株洲科技职业学院“零学费·7年就业创业陪跑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围绕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构建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就业到创业的完整培养体系。
培养内容: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实践技能及就业创业指导。学生既能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又能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掌握艾灸、推拿、拔罐等传统中医技法,确保所学知识与技能紧密贴合市场需求。
“3+3+1”学习形式:即1.5年在学院完成公共课与专业理论学习,1年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教学,0.5年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合作企业工作满3年,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有意向创业的学子,第7年企业可无偿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全程技术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实现“求学无忧、就业不愁、创业有援”的全周期人才培养目标。
“零”学费企业代偿助学贷款:依托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凭借“录取通知书+生源地助学贷款”即可入学。学生入职合作企业后,连续工作满3年,企业将累计代偿其3年助学贷款(最高不超过学费总额)。
“三定”模式,精准对接人才与产业需求
学院通过“定位招生、定向培养、定岗就业”的“三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定位招生:学院依据中医药非遗产业需求,中医康复技术专业首批计划招生150人(历史类80人、物理类70人),高考分数在280分左右,通过兴趣潜力评估,选拔出有志于非遗传承的学生,确保生源质量契合产业需求。
定向培养:学生入学即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学院、学生和合作企业三方的权利与义务。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派遣资深技术人员授课并提供实践指导,保障教学内容贴合企业实际需求。
定岗就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入职,从事中医药非遗传承、中医康复理疗、中医药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实现“入学即入职”的无缝对接,既解决学生就业顾虑,也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此次举措,是职业教育与中医药非遗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既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也为中医药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未来,株洲科技职业学院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医药非遗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相关链接】株洲科技职业学院中医药非遗产业学院揭牌
来源:红网
作者:罗建新 刘宁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