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讯(通讯员 周四平)当《资本论》遇上数控机床、选矿场、冶炼炉,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赋能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张洁通过创建“科研反哺育人”双螺旋机制,逐步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研究赋能思政工作的创新之路。
张洁在公开课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展示。
理论深耕:解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密码”
在张洁办公室,一眼就被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数十本经典著作吸引,页边密密麻麻的笔记勾勒出一条独特的理论挖掘路径——“三维解码法”。
张洁说:“破除当前思政课‘抬头率低’‘入脑难’的现实困境,首要问题就是解决思政教师的理论功底。”她通过“概念溯源-逻辑推演-语境还原”分析模型,不断提升个人学术素养,拓宽学术思路,进而帮助解决新时代思政工作、思政教育教学痛点问题。
张洁指导学生研学实践活动。
重构课堂:让理论“基因”融入育人血脉
在“中国精神”专题教学中,张洁大胆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用AI技术还原《共产党宣言》起草场景,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诞生逻辑。张洁将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拆解为N个理论思考点,用剩余价值理论展开批判,再通过“理论盲盒”游戏,抽取“元宇宙”“AI伦理”等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提出解决方案,同学们对理论有了清晰的理解。
“原来《资本论》能解构‘饭圈文化’!”在稀土材料技术专业的思政课堂上,这样的惊叹不绝于耳。张洁创建的“理论活化三部曲”打破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即围绕学生问题清单,设计“理论溯源—问题剖析—价值内化”的渐进式导学模块,推动“知识课堂”向“价值追问”的人生课堂转变。
张洁用理论“基因”融入育人血脉的课堂重构实践路径,让她的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用。其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获得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参加湖南省高校思政教学数字资源大赛获得佳绩,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比赛都传来了好声音。
张洁(左)代表学院与杨开慧纪念馆共建思政教育基地。
铸魂化人:让理论之光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思政专职老师,张洁积极参加学院学术交流献计献策。在校内,张洁负责组织成立了学生“青马宣讲团”,搭建了第一个校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开慧思政教育基地,在易班上开设了学院株洲红色故事系列讲堂,获得百万点击。她还充分利用当前传播视频化特点,组织学生录制讲思政公开课在网络传播,反响热烈……
这支由数控、冶金、稀土、储能材料等各专业学生组成的理论轻骑兵,用“车间语言”“乡土话术”诠释马克思主义,让理论宣讲带着金属味、泥土香,飞入寻常百姓之心,推动了“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融合。
“理论富矿的价值,在于持续释放穿越时空的能量。”张洁说道。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她将继续坚持用“研究-实践—服务”的方式赋能思政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周四平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