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8日讯(通讯员 罗金鹏)“书本上的知识具象化了!”在芦淞区山河星航的生产车间里,来自长沙理工大学的学生触摸着精密的航空部件,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一幕正是芦淞区深耕“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战略,以人社力量精准浇灌青春梦想的生动缩影。2025年以来,芦淞区创新服务模式,聚焦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为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安心发展构筑起坚实桥梁。
沉浸体验,产业魅力点燃留湘热情
如何让高校学子真正认识芦淞、爱上芦淞、扎根芦淞?芦淞区人社局给出了答案——深度产业行。紧扣航空、服饰、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精心策划“千名学子看芦淞”品牌活动。组织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高校300余名对口专业学子,走进高精传动、山河星航、西迪技术等龙头企业心脏地带。
学子们不仅“看”,更是沉浸其中:零距离观摩尖端生产线,与技术骨干面对面交流,参与火花四溅的人才沙龙。当课本理论在轰鸣的车间里变得鲜活,当个人发展蓝图与芦淞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紧密交织,“产业认同感”与“留湘吸引力”便在心中悄然扎根。仅此一项活动,便促成64名毕业生与芦淞企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产业魅力成为引才留才的“强引擎”。
创业赋能,青春梦想落地生根发芽
留湘,不仅要就业,更要为有创业梦想的学子插上翅膀。芦淞区人社局构建全链条创业扶持体系:
政策护航:出台专项《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方案》,以“创在芦淞”为核,铺就创业之路。
资金活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80万元,为梦想注入启动动能。
平台支撑:建成创业孵化基地7家,打造梦想成长的温暖摇篮。
智力扶持:聘请33位创业导师,组建专业指导团队,为创业项目精准把脉。
氛围营造:举办“活力芦淞,创享青春”沙龙、“创在芦淞”校园行/园区行活动8场,覆盖200余名大学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与学子共话未来,点燃创业激情。浓厚的双创氛围,让芦淞成为青年创业者的“理想栖息地”。
机制创新,服务闭环织就留才网络
“留湘来湘”非一时之功,芦淞人社着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精准匹配“不断线”:依托“湘就业”“芦淞就业”等数字平台,即时推送海量岗位。创新“重点群体看企业”模式,开通“看企上岗直通车”,组织学子及求职者深入航空、服饰、新材料重点产业,实现“沉浸体验+当场面试”的无缝对接,显著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校企协同“深融合”:深化“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人才受益”机制,组织20余家重点企业走进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揽才,并与10所院校建立人才共育长效机制,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紧密咬合。
区域联动“拓源头”:创新建立“百村百站”工作机制,在醴陵、炎陵、渌口等周边县区共建180个劳务协作服务站,将芦淞优质岗位信息精准送达劳动者“家门口”,也为吸引更多湘籍学子回乡发展铺设了信息通道。
人才服务“有温度”:强化人社专员“一对一”服务,高效完成111名高层次人才认定申报。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关注的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安居保障等“关键小事”,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舒心。
从沉浸式的产业体验到全方位的创业赋能,从精准的岗位匹配到暖心的人才服务,芦淞区正以人社担当,铺就一条条高校毕业生“留湘来湘、筑梦圆梦”的锦绣之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未来,芦淞区将持续擦亮“轻淞就业”服务品牌,让更多青年才俊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车间与课堂共振、技能与创业共进”的精彩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罗金鹏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