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醴陵乡村深处作坊藏着“原始秘密”
2024-10-22 09:35:36 字号:

醴陵乡村深处作坊藏着“原始秘密”

红网时刻新闻10月22日讯(通讯员 胡思宇 易智强)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在醴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王仙镇深处的一个作坊内正热火朝天地生产着瓷泥。水车的转动声、碓头起落的撞击声、工匠们的谈笑声,汇成一曲动人的“生产交响乐”。

图片

图片

图片

“小时候,我就喜欢蹲在水车旁,看着它永不停歇地转啊转,水车在一边转,我在另一边踩着泥巴。”叶师傅,是这个水力制泥作坊的安全管理人。回忆起儿时的情景,他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微笑,仿佛回到了那段青葱快乐的少年时光。

“从我祖父传到我手里,已经有将近50年的时间了。”叶师傅向我介绍道,他的祖父、父亲均从事瓷泥制作,而他也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了这项技艺。叶师傅的双手,早已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他对这份工艺的热爱,却从未减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叶师傅的记忆里,瓷泥生产曾是一番火热的景象。那时,村民们就地取材、掘土制瓷,就水舂土,或自制瓷器,或供给制瓷工匠。《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想,这不仅是对玉石加工的描述,也是对醴陵水力制泥工艺的生动写照。水力制泥在醴陵的具体起源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据《醴陵县志》记载,醴陵瓷器“白如玉,声如磬”,其制作工艺之精细,可见一斑。而水力制泥,作为古时瓷器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天工开物》中宋应星所描述:“以水车引水,激轮而转,磨石成泥,细腻如膏。”这种工艺的运用,使得醴陵瓷器的质地更加均匀,色泽更加纯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火热却逐渐“冷却”下来。十余年前,因资金短缺、年久失修等原因,水力制泥上层顶棚逐渐损毁,制泥设备也在时光流逝中朽坏。

图片

(损毁的水力制泥作坊)

今年3月,醴陵市人民检察院“陶花”公益诉讼工作室通过对全市陶瓷文物保护走访调查,发现了该水力制泥作坊被严重损毁,随即发挥公益诉讼监督职能,依法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履行职责,制定详尽的修复方案,安排工匠对作坊进行修缮,并设立“检察公益诉讼文物保护示范点”,才让今天的我们有机会再看到这项古老的技艺。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修缮后的作坊,可以看到水碓、洗泥池、沉泥池、榨泥桶、晾泥坪、仓库等一系列设施。水碓则由水轮、碓体、碓坑三部分组成,利用自然水流落差产生的动力,向我们展示着最原始的“瓷泥提纯工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力制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块瓷土,经过水车的研磨,如同岁月的沉淀,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水力制泥,作为瓷都醴陵的文化印记,就像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千年的制瓷(泥)智慧,更见证了醴陵瓷文化的辉煌与传承,亦是今日的我们,回望历史的最好载体。

来源:红网

作者:胡思宇 易智强

编辑:曹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