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31日讯(通讯员 陈春花 王微)“我出去干活啦!”3月24日一早,荷塘区上月塘社区的一个小区便民服务站里义诊忙碌。小区便民服务站站长戴义胜知道,周师傅又“接单”了。
原来是同小区的居民通过邻居口碑推荐,通过小区便民服务站找到了周师傅进行墙面粉刷,多手艺的周师傅俨然已经成为了小区的“红人”。调漆、粉刷,不一会儿的功夫,屋内瞬间明亮起来,老旧房屋焕然一新。在边聊边干中,周师傅见房主夫妇都是高龄独居老人,便只收了市场价的一半,又“招”来老人的一阵感谢......
为什么要建小区便民服务站
在创新实施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楼栋长(邻长)来当家”项目过程中,茨菇塘街道探索出了“牛皮癣”整治的系列路径,以“便民服务”为小切口,形成了“牛皮癣”整治工作治理闭环。在推进城市小区“牛皮癣整治”专项行动有效延伸过程中,街道利用公共空间开设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创新成立了“茨爱有家”小区便民服务站,对准群众需求,“缺什么、补什么”,将“家门口就业”与“家门口服务”有机融合,为居民提供专业、方便、实惠、暖心的便民服务,倾力打造“守望相助、邻里相亲、和谐相处”的幸福家园。
便民服务站将有一技之长的专业维修人员组织起来,与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长(邻长)、物管会(业委会)、志愿者等治理力量整合起来,引导他们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丰富了基层治理体系。
不仅如此,小区便民服务站里维修、缝补、磨刀等“便民十八匠”已经和社区建立起了亲密的“伙伴关系”,吸纳具有技术实力、口碑信任的各类市场主体成为“社区合伙人”,以居民乐于信任的方式开展商业宣传或公益服务,既能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接触或享受便捷、高效、高品质的服务,也能让个体户以自身手艺得以谋生的同时实现邻里守望互助。
小区便民服务站怎么建
“爆改”升级,小区便民服务站下沉到“家门口”,茨菇塘街道是荷塘区乃至株洲市最老的街道之一,城区空间有限,居民区建设成本高,改造难度大。创新空间利用形式,提升社区及周边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便民服务就能更好融入生活圈。用好居民身边的空间,各社区都在积极探索。比如前进社区通过小区支部阵地整合共享等方式,将全市有名的“青兰织补”、稀缺的白蚁防治等资源“请”进便民服务站......不论是释放各类经营用房资源,还是利用好各类闲置空间,茨菇塘街道将小区便民服务站建在离社区居民最近的地方,为“家门口服务”创造条件,打造好邻里社交圈、便利生活圈。
在各个老旧小区里,小区党群服务站、小区门岗、闲置门面等阵地被“爆改”成小区便民服务站,深受周边群众欢迎。截至目前,茨菇塘街道在六〇一、前进、红旗村、荷叶塘、长征、上月塘、余家冲7个社区挂牌成立便民服务站11个,成立常态化跟进的便民服务队伍13支,专业服务队员102人。便民服务站“线上+线下”累计接单450余次,居民和队员的双向反响良好。
为了让小区便民服务站真正扎根老旧小区,茨菇塘街道探索实施“微服务+微报酬+微公益”运行模式,在居民微信群、支部阵地、楼道便民服务栏等处对服务项目、服务价格进行公示,让居民朋友随用随查、随叫随到。
便民服务站成立以来,从最初较为单一的便民服务逐渐拓展到开锁修锁、管道疏通、水电抢修、电器维修、衣物缝补、磨刀快剪、专业清洗、白蚁防治等20余项便民服务,
服务内容越来越精细,且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20%左右,实现了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同时,探索每月5日为小区便民服务站的公益服务日,截至目前已开展志愿服务行动16场次,受益居民达5000余人。
商户“蜕变”成便民志愿服务队
“牛皮癣”这场商户、居民、政府三方“拉锯战”持续已久,为积极解决问题。茨菇塘街道立足商户、居民、政府三方共赢立场,通过累计拨打1000余个“牛皮癣”电话等“笨办法”,将各小区有经营资质、有合作意愿、有公益情怀的“牛皮廯”商家、专业维修人员等请进小区便民服务站,就服务价格、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开展民主讨论,再根据他们的技能特长组队,至此,“牛皮癣专业户”化身成了“家门口”专业维修服务队。
为了让“家门口”专业维修服务队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街道对服务队有了一系列实施规范。小区便民服务队为确保服务质量,围绕“商家要什么”和“居民要什么”这两个关键问题,社区、小区对队员进行规范引导,要求便民服务队员有完善的经营资质,签订服务承诺书,并在上门服务时配备统一的便民服务马甲或袖章。相比之前居民随机选择的“牛皮廯”商家,便民服务队员上门服务更热情、更规范,还有社区监督的售后保障。针对小区的孤寡、独居、困难居民等,队员们自主自觉为其开展公益免费服务,切实增强了居民幸福感,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进来,才能集聚更多人才、技术助力基层治理。
“有需求随时打电话!”刚到罗家冲上门维修更换电开关的郭师傅离去的时候把墙体上的牛皮癣顺手撕掉带走了,从“偷偷摸摸贴广告”到正大光明做服务,郭师傅觉得“现在有味多了”。
小区便民服务站畅通社区经济“微循环”
小区便民服务站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家门口就业与就门口服务成功“牵手”,社区里的小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
“90后”维修师傅刘乐文从十几岁就开始干家电维修的活,两手老茧修个小家电要不了30分钟。随着城市的规范管理,牛皮癣的治理越来越深入,因此也少了些生意,刘师傅有了“经济危机”。在六〇一社区设置了小区便民服务站后,他主动向社区展示了经营资质,再加上有居民提供正向口碑,他顺利加入了便民服务队。
在小区便民服务站点,刘师傅有序张贴上了他的公示电话、项目和价格,社区也会通过小区居民微信群常态发布便民服务队联系名单、服务事项,让社区居民知晓。有了“线上+线下”的推广,刘师傅的生意越发红火了,因此还通过社区就业服务专员招了2个学徒。刘师傅感觉吃上“红利”,自觉“占了社区便宜”,便雷打不动地带着徒弟参加社区每月的“便民服务日”活动,在这一天免费为居民修理电扇、电饭煲等小家电。
小区便民服务站是典型的社区合伙人运营模式,其本质是协同治理。坚持居民共识、资源共益、多元共促、全程共推,抓组织,抓重点,抓实在,抓持久,必定可以以“便民服务站”为纽带,打造好邻里社交圈、便利生活圈。
来源:红网
作者:陈春花 王微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