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荷塘区仙庾镇:乡风文明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4-02-28 20:07:42 字号:

荷塘区仙庾镇:乡风文明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红网时刻新闻2月28日讯(通讯员 旷昆红 秦蓁)“趁着春节天气晴好,我带着全家人逛了逛神仙桥,村里的叔叔阿姨又热情地送了一把菜给我。这里山美水清人好,我在神仙桥简直过上了神仙一样的生活。”2月20日,陈女士带着家人在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徐家塘村神仙桥组游玩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目前,陈女士已经在神仙桥组租下一套民房,成为这里的“新村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陈女士理想中的周末休闲状态。为此,3年前,她开始在城区周边农村寻找理想之所:离市区车程半小时;要有山有水,空气好,视野开阔;民居整体框架无需要做太大改动。

图片2.png

徐家塘村。

寻找的过程并不顺利,3年下来,陈女士看了差不多200处房子,直到寻到徐家塘村神仙桥组一处民房时,她才眼前一亮,“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条件。”

和房主签下房屋租赁合同后,她着手改造房屋。过程非常顺利,原本以为可能会遇到的“扯麻纱”的事情,在组里乡贤的主持下,误会很快解除。

这里的民风让陈女士感到惊喜,“我最开始看重的是这里的风景,没想到这里的人比山水更有吸引力,我现在几乎就是个神仙桥人了。”她来看房屋改造进度时,遇上饭点,村民总拉她上屋里吃饭。村民“投喂”地里刚摘的蔬菜、桃子、莲蓬和柚子,更是让她感受到了村民的友善和热情。陈女士介绍,她的朋友也跟着来了几次,深受感染,打算在此大展拳脚。

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好民风?现在神仙桥组共有17户、57人,他们也说不出具体时间,村民普遍觉得是一代代耳濡目染下传承下来的。

大伙有记忆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进行的分田到户,按照当初政策要求30年不变,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人口的增减,不少村民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对责任田进行了微调,但在神仙桥组,这条政策得到了彻底贯彻,没有人提出异议,“大家不斤斤计较,都和气。”

因为民风好,村民齐心,靠着大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夏徐公路和进出神仙桥路主干组道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就完成了硬化。大家依然记得凌术仁一家人的热心,徐家塘村党总支书记周占民介绍,“2008年,夏徐公路硬化时,她带头捐款,还号召两个儿子各捐款5000元。2009年,她与在外经商的邻居杨新义一起出资,硬化了进神仙桥路主干组道。”

如今凌术仁已逾80岁,身体硬朗,天气晴好时,总把家门口的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在她的影响和“监督”下,神仙桥家家户户的庭院打扫得干净整洁,路边的行道树修整得错落有致,处处“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019年,神仙桥被评选为荷塘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组。

今年76岁的唐术泉当了33年的村党总支书记,为徐家塘村良好村风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矛盾基本不出组”的风气。卸任后,他热心依旧,公正地处理纠纷。当陈女士大刀阔斧改造屋后山林时,村民因不了解略有微词。为此,老书记组织召开了一场屋场会,大伙很快解除了疑虑,陈女士的山林改造再无阻碍。

如今,80后杨琴成了神仙桥民风传承的“接棒者”,她担任了村里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把神仙桥的好民风发扬光大带到整个村。

好的环境好比空气,看不见却不可或缺。乡村要振兴,走好乡村组织和文化兴盛之路,可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与活力,使乡村成为人才留恋、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好去处。

神仙桥长期以来培育形成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为这里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也成为吸引“新村民”来“筑巢引凤”的软实力。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旷昆红 秦蓁

编辑:颜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