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年味,是我们无数人心底的童年记忆和乡愁情愫,也是我们精神家园中最温馨的那一抹橘光。各地不同的习俗民风和历史人文造就了不同的年俗文化。年渐进、情愈浓,红网、时刻新闻、观潮的螃蟹联合推出系列报道《年俗·湘味》,展现湖南各地不同的春节年俗文化。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陈喜 朱刚 报道
春节是欢天喜地的日子,渌口民间习俗,喜庆的日子是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贯穿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元宵整个期间,称为“四部曲”。
第一部曲:小年
过小年,在渌口是腊月二十四而不是二十三。
第一件是还愿。清早起来,人们就把事前浸好的糯米(掺些粘米),磨成浆,压干,做成粑粑,一锅一锅的蒸熟。晚上,在堂屋正中,摆上香案,摆上鱼、肉、鸡“小三牲”牙盘和几味供果及新蒸的粑粑,鸣放鞭炮,朝天跪拜,感谢在过去一年里,由于种种原因向诸菩萨、各路神仙许下的祈愿。如果许愿时言明要去庙里、河岳,就要到言明的地方去还愿。
第二件扫溏霉(屋灰尘)。也就是扫尘、打扫卫生。乡里叫做“打了溏霉过年”。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过灶屋里的卫生要吃了晚饭、送了灶神才搞。原因是灶神还在家,不能搞的他满面尘灰上天去。 第三件送灶神。小年晚上,人们就在灶神像下,摆三个“牙盘”,内装鱼肉鸡,再摆两味水果,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跪拜再三,感恩灶神一年来的佑护,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小年不是给小孩过年,而是准备过年。从是日起至大年这天,纷纷杀过年猪,争相购买年货,所有人忙碌的身影只为了一家人团圆时刻的温暖。年味一天比一天浓,这浓浓的年味,藏在人们一举一动之间,藏在人们步履匆匆之中,新一年的希望与美好都被人们紧紧地攥在手中。这样,小年的事情做好了,在外的人也开始往家赶了,在家的人一心一意准备过大年了。
第二部曲:大年三十
大年,这里人们称呼为“年三十”,文雅点的称呼为“除夕”。如果腊月只有二十九日,也要称“年三十”。
过大年习俗必做四件事。一是贴联张灯。家家户户在大门贴红春联、红福字,挂红灯笼,这是人们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期盼。福字要倒过来贴,寓意“福到了”,如果有小孩喊“福倒了”,是大吉大利之兆头。写春联要“词对、声对、意对”,意境深远,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春联就是好对联。贴春联是先贴右边联再左边联,寓意是右上左下。春联把人们对新春的展望和祝福一笔一划地写进并融入心中。二是祭祖。旧时,是在大年三十日下午,一族人在族长带领下,来到本家祠堂,请出祖宗牌位(乡里称主位牌子),摆上牙盘供饭,点燃香烛草纸,燃放鞭炮,行三跪九叩之礼。
现在绝大多数人在家里进行,由最长者率领儿孙,仪式如同宗祠祭祀一样。祖宗为大,祭祖是头等大事,一定是在团圆年饭之前进行。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文化就这样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三是团圆年饭。人们为什么不远千里万里赶回来,就是为了全家老小一起团年,就是为了一家人围在一桌精心准备的团圆家宴吃起来、聊起来、热闹起来。团年饭一般放在晚上吃,又称年夜饭,就是怕万一在外出远门的家人赶不回来,但晚上总会赶到家。哪怕混得在外面乞讨,年三十也会赶回来,也要一家吃团年饭,团年饭在人们心中是何等重要。年夜饭饮食菜肴视家境富裕程度而定,乡下殷实点的家庭一般是不少于“八个碗”,即八样菜。富裕的家庭不少于“十个碗”,即十样菜,称十碗海参席。其中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就是鱼,谓之年年有余。再就是席间一般要上一道“和菜”,此菜由红萝卜丝、白萝卜丝、肉丝、笋丝、复菜丝合炒而成,寓意全家和和睦睦,日子和和美美。
四是守岁。吃过团年饭后,一家老小,穿着新衣裳,围坐柴(碳)火塘边,吃着美味可口的茶点,拉着家常,一起守岁。“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年三十是春节最温馨的夜晚,一年才有一次的风景,一家人热热乎乎,其乐融融。然后,长辈们给小孩拿压岁钱,小孩子心里乐开了花,“大人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俗语就是写照。守岁是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华彩乐章。守岁过去一般守到半夜,现在有春节联欢晚会,要到零点《难忘今宵》节目之后,放鞭炮关财门休息,以保证精力充沛迎接新年大年初一。
第三部曲:大年初一
对“岁之始,月之始,日之始,时之始”新年第一天,人们总是怀着敬畏之心、虔诚之心和美好愿望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财门。无论守岁到何时,当家人到大年初一天一亮就一定要起床。整整齐齐穿好衣服,洗漱干净,打开大门,燃放鞭炮,这叫“开财门”,迎接财神爷来到家里,祈望一年人兴财旺。
初一这天习俗是向着吉祥去做,有诸多禁忌。如怕小孩讲不吉利的话,就用红纸写上“童言无忌”贴在堂屋墙上以求化解。大人们也不能讲带凶字的话,要用谐音吉利的字代替。如小孩跌倒了,就说“落地生财”,小孩打破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这天也不能向外面倒灰屑垃圾,以免把家里的财气倒出去了;禁忌拿针缝补等。
初一早餐吃面条。面条长长寓意长寿,讲究的人家,下面条的酱菜之类要用九个盘子盛着,与大年三十团年饭十碗菜,合起来称之为“九盘十碗”,这是很隆重的了。
初一开始拜年,“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拜年拜到初七八,刷了坛子扫了塔”。即初一儿女给父母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初三起,乡邻互相拜年。拜到初七八了,就叫“拜晚年”了,那时,别人家里准备过年的东西都吃完了,坛子、塔儿都扫干净了。
现在至亲小辈给长辈拜年是鞠躬,长辈给小辈拜年红包。平辈、邻里之间行“拱手礼”,就是右手握空心拳,左手包在右手外,谓之“吉拜”,以“左”示人,寓意对人真诚与尊敬。
第四部曲:元宵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重头戏是舞龙灯。是夜正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龙灯一般由龙头、七个节子和龙尾组成。每条龙灯有个龙珠,与九节灯合而为十,寓意十全十美。舞时由耍珠童子领舞,龙头跟着“珠”转,各节跟着龙头舞,表演“双龙戏珠、五子登科”等祈福“故事”。舞龙灯队伍还有踩高跷、蚌壳精、采莲船之类。
元宵习俗,是演绎绚丽多彩最美人间灯火。“龙行龘龘,前程朤朤”,人们在短暂的春节后欢乐着走入新征程,生生不息传承春节文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陈喜 朱刚
编辑:聂千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