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传承好家风①丨夏昭炎:身教胜言教 润物于无声
2024-08-09 08:40:59 字号:

传承好家风①丨夏昭炎:身教胜言教 润物于无声

编者按:小家传大爱,共筑家国梦。博大精深、代代相传的家风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资源。红网株洲站记者将镜头对准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国字号”荣誉获得者,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心,谱写小家大爱新篇章。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曹缇 实习生 胡海燕 黄心滢 株洲报道

一间农家书屋,犹如一方小小的“文化粮仓”,书香盈满了田间地头。

二十年前的夏天,退休教授夏昭炎回乡,买下了几间老屋,办起传播文化的农家书屋。从此,中老年人有了学习健康知识的场所,孩子们有了“第二课堂”。随之而来的,是打牌的少了,闹邻里纠纷的少了,民风更淳朴了,乡亲们的幸福感更强了。

“从小祖父就教导我要好好读书,回乡‘种文化’,也是受到了好家风的熏陶。”8月8日,记者来到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记录夏昭炎传承好家风的故事。

1.jpg

夏昭炎。

从烽火讲台到育人殿堂

夏昭炎有过很多荣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省最美新乡贤……但他认为,自己只有一种身份,那便是教书育人的老师。

1935年,夏昭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虽然幼时家境贫寒,但祖父的教导让夏昭炎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礼貌待人、谦逊勤学便成为了他的行为准则。

时间来到1951年,夏昭炎怀揣报国热情参军入伍。凭借一定的文化基础,他成为了一名文化教员。在部队中,他始终坚持学习,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

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夏昭炎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决心将余生贡献给下一代。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他便开始在家潜心研习,踏上了大学的备考之路。

1956年,夏昭炎顺利进入当时的湖南师范学院就读。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教师,用知识的光芒,继续照亮孩子们的未来。在夏昭炎的整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曾任职于炎陵县一中,教了十年书后,担任县委宣传部理论教员一职,后又任职于湘潭师范学院、湖南科技大学。

3.jpg

夏昭炎在给学生上课。

几十载漫漫育人之路,夏昭炎始终谨记祖父教导的“好好读书、学习,不拿别人一针一线”,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以朴素的情怀书写着教育的华章,实现精神的富足和自由。

从烽火讲台到育人殿堂,回顾这一生,夏昭炎笑着地说:“我们要像蜡烛一样照亮别人,教书育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从三尺讲台到书香阡陌

2004年,夏昭炎从教师岗位退休归家。然而,其孜孜教导之心并没有就此止步。

“读书读了一辈子,应该明白文以载道,行以济世的道理。”夏昭炎决定行动起来,他跟老伴杨莲金仔细商量后,先是拿出了自己的积蓄,领着村民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开办了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设立了乡村图书室、阅览室、学习室和游艺室,并为寒门学子设立了高桥奖学基金。

2.jpg

夏昭炎与老伴在农家书屋看书。

在老伴和儿女们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在当地被广为熟知,其影响力也与日俱增。祖祖辈辈传承的好家风不再局限于一家一户,而是激励了更多的人。现在,村里打牌的少了、看书的多了,邻里纠纷少了、团结互助多了,一提起夏昭炎,村民们都很敬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夏昭炎始终如清泉一般滋润着乡村的土地。而面对自己的子女,他也始终延续着谦虚谨慎、勤学好学的家风。

“人生呐,就是要学习,活一辈子,学一辈,干一辈子,只有这样子,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充实,获得精彩。”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夏昭炎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从小便接受良好家风教导的夏氏子女,也积极投身于学习的海洋中,稳健自信地走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

关于家风与教育,夏昭炎坚信,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更显得春风和煦、润物无声,长辈与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子女和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回乡创办农家书屋时,夏昭炎曾在院子里种下不少树木。如今,树已亭亭,花开时节,香远益清。如眼前这位老人一般,将良好家风,传递到了每一个人心中。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胡海燕 黄心滢

编辑:颜洪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