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汤雯 张谧安 株洲报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株洲市攸县文化广场一片流光溢彩。在文化广场的西南角,皮影戏艺人们把几张八仙桌拼成戏台,用幔帐围住三方,正面用木架支起一块白布,台内燃灯照亮,皮影戏便开演了。
在灯光投影下,薄薄的皮影人鲜亮生动,一招一式、一词一句都紧紧抓住观众,引来台下阵阵叫好。
这台根据真实事例创作的法治皮影戏《古戏今唱 皮影说法》之《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基层一经推出,就受到群众的欢迎与点赞。
近年来,株洲市大胆创新,探索“非遗+普法”新模式,通过皮影戏、糖画、青山大筒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非遗文化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叠加效应,打造株洲法治文化的全新名片,为株洲的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防儿童性侵《“甩手家长”做不得》皮影。
“影”领法治宣传新时尚
“隔帐陈述千古事,灯下挥舞鼓乐声。一口道尽世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古老戏曲艺术之一,攸县槚山皮影于清末自湘潭传入,传承300余年。皮影造型古朴庄重典雅,湘剧和花鼓戏唱腔淳朴粗犷,攸县方言道白和串词诙谐幽默,演出内容广泛,是光影中的民间艺术瑰宝。
“天上落雨不落钱,电信诈骗不难防,不听不信不转账……”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槚山皮影传承人宁曾伟雄敲响锣鼓,一边拨弄着箭杆,一边用浑厚的唱腔讲述反电诈故事。为丰富普法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宁曾伟雄在株洲市司法局和攸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结合法治案例创作法治皮影戏,把专业性极强的“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耳熟能详、生动直观的皮影戏。
“《古戏今唱 皮影说法》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皮影剧,用老韵味唱出新内涵。”株洲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普法宣传为主题,通过槚山皮影独有的造型、唱腔和攸县方言道白把电信诈骗的危害及预防等,用简短的故事进行演绎,以唤醒公众对电信诈骗的警觉,加大对电信诈骗的防范。
“这个皮影戏让我感触很深。现在国家花了很大的人力物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村民们知道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涉及到个人转账资金时,一定要多提高警惕,不听不信不转账。我相信经过国家和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守住好我们自己的‘钱袋子’。”一位观看的村民感叹道。
目前,宁曾伟雄还针对儿童性侵问题的防范和教育问题创作作品《“甩手家长”做不得》,通过打造“皮影”+法治宣传模式,攸县的“非遗文化+”模式探索,使法治精神进一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传播法治观念,在小朋友心中种下一颗“法治种子”。
以糖为墨绘“法治”
一口平底锅,一把勺子,一块大理石板,一个火炉,这就是醴陵糖画制作的全部工具,只见在大理石板上涂上一层食物油,以防粘连,以铜勺为笔,以糖液作墨,手腕翻转,游刃有余……糖液挥洒而下,片刻之间,一个“法”字糖画就完成了。
为了充分发挥糖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让糖画和法治宣传来一场完美的“邂逅”之旅。近日,醴陵市司法局邀请“非遗”传承人,联合开设了法治小糖屋快闪小摊。
糖画艺人手握铁勺,蘸少许流糖,在忽快忽慢、时高时低的凝神运腕之间,法治愿景便跃然底板上,似琉璃般晶莹剔透,既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又是香甜可口的传统美食。
绘“法”之形的技术,让在场的小朋友们连连惊叹,活动现场氛围异常热烈。“好吃还能提高法律意识,太棒了!”一位小朋友手持“法”字糖画高兴地说到。
醴陵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们在品尝糖画之时了解“法”的典故和历史,与“法”相融合,让抽象的“法”变得看得见、“吃”得着。
“传”出法治“好声音”
大筒作为湖南花鼓戏表演时的灵魂器乐,形似二胡,因琴筒较大较粗而得名,位于芦淞区的青山民族乐器厂制作大筒已传承百年,青山大筒制作技艺也成为株洲市首个乐器制作的省级非遗项目。
传统的青山大筒没有其他雕刻,而株洲青山大筒第四代传承人袁清山不断创新,把法治文化引入手工制作过程中,让原始形状的青山大筒有了新的形态美。他制作的《青山大筒·法安天下》长16厘米、宽9厘米、高84厘米,琴杆采用紫檀木,琴筒采用高山楠竹,共音膜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琴膜,琴头为手工雕刻的神兽“獬豸”。袁清山解释道,“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兽,是公平公正的代表。”
大筒琴杆一侧刻有“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标语,另一侧刻有“万家灯火,平安喜乐”的图画,中间刻有“法安天下”四个字,引入法治名言警句等元素,也给青山大筒赋予了新的使命。
从最开始的木料选材,到蒙皮、做油漆、打磨等,袁清山在制作过程中始终遵循着“选材有则、取舍有道,有规有矩,始得方圆,精雕细琢、自治其身,正身雅音、尺步绳趋,獬豸当头,法治于心。”随着他有节奏地一拉一推,美妙的琴声荡漾开来,时而节奏明快,如山间欢快流淌的小溪;时而声音悠扬,如浩渺的深沉夜空;时而悠长音清澈,直击心灵。
“非遗+乐器”,青山大筒“传”出法治“好声音”,给法治宣传添上新韵味。
“法治”香飘万里
抽象的法治元素深入民众生活需要载体,除了与皮影戏、青山大筒、糖画相结合外,一个小小的香囊也承载了法治元素。
《法韵飘香》是一款融合了非遗技艺与现代审美的香囊,此香囊是秘传香方,原理是中医“正气内存则邪不干也”,以天然原材料纯手工制作而成,分为配料、研成粉、装袋三步,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药香、花香、木香等品类,香料配伍比例皆为制香师的独家配方,主要功效有驱蚊消暑、提神醒脑、驱邪避秽、和胃健脾、美容养颜、安神助眠、芳香宜人等。
设计者王新钧在香囊上,巧妙地呈现一个苍劲有力的“法”字,这个“法”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汉字,更是对法治精神的致敬和传承。
“香囊不仅轻便、易随身携带,放在车子里、挂钥匙上都可以,绣上法治标语的香包,既能在理智上启发人,又能在情感上打动人,实现春风化雨、法润人心。”王新钧如是说。
“通过这个香囊,我希望一方面能彰显香囊功能与法治元素的天然融合,另一方面,也通过香囊的普遍使用,达到抬头见法、低头思法、行动守法的效果。”王新钧将小小的香囊拿在手上展示时说道。
“过去,法治护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今,非遗助力法治的传播与弘扬。非遗‘搭上’法治宣传,既能增添非遗项目的法治气息,又能让非遗文化用新的‘名片’走进大众视野,产生1+1>2的效果。”株洲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大说,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文化,利用非遗载体传播法治精神,既增加普法宣传的创新性、趣味性,又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创作和推广,从传统走向现代,法治文化正在与传统文化的共融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汤雯 张谧安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