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株洲市一中:探索自然奥秘 传承红色基因
2022-07-09 16:39:06 字号:

株洲市一中:探索自然奥秘 传承红色基因

图片12.jpg

学生动手设计陶瓷。

红网时刻新闻7月9日讯(通讯员 袁波)7月2日,迎着和煦的夏风,株洲市一中高二年级全体学生在班主任和研学导师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踏上了为期三天的“探索自然奥秘,传承红色基因”的研学之旅。

此次研学的目标包括让同学们了解醴陵制瓷工艺流程和特点,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的红色印记,炎陵神农谷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技能,使同学们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增加学生农业生态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念。

此行的第一站,来到了醴陵瓷谷,瓷谷包括国际陶瓷展览中心、陶瓷博物馆、陶瓷艺术设计中心、古文化街等景点。同学们首先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在陶瓷艺术设计中心四楼进行醴陵陶瓷文化的学习和陶瓷工艺制作。

经过解说员的介绍,同学们才知道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陶瓷产业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陶瓷产品涵盖日用瓷、电瓷、工艺瓷、建筑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的4000多个品种,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电瓷、釉下五彩艺术瓷生产为核心,集装备制造、新材料研发、陶瓷物流等配套产业于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畅销美国、欧洲、日本、中东和南美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过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跃跃欲试,想亲自设计有自己特色的瓷器图案。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分发了一个陶瓷胚,让学生们在上面作画、署名。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始了自己的想象和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将同学们的作品上釉成色,邮寄到学校,送给同学们留作纪念品。

第二个环节是参观古文化街、陶瓷展览中心和陶瓷博物馆。同学们对精美的陶瓷展品赞不绝口,惊叹于陶瓷艺术之美,对创作者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一个个流连忘返,沉浸其中。

图片13.jpg

参观红军标语博物馆。

研学的第二站来到革命老区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红军标语是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红军标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炎陵县是全国遗存红军标语最多的县之一。遗存标语具有署名单位多、时间跨度长、书写形式多、宣传对象广等特点。其内容既宣示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又结合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又有质朴的艺术美,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珍贵信史、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仔细观看每幅标语,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并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学习机会,更好学习本领。

图片14.jpg

亲近大自然。

7月3日来到了研学第三站,炎陵县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探究该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之路。特聘讲解员地理老师贺应林介绍了该区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概况,使同学们实地感受到什么叫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什么叫典型的山地气候。特聘讲解员生物老师李竞介绍了该地区的植物资源,珍惜呃树种群落和动物资源,尤其介绍了南方红豆杉群落和铁杉群落。同学们对这种现场教学十分喜欢,纷纷提问,想要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下午,同学们根据学到的知识步行参观礁石林场,识别各种珍稀树种,感受绿水青山带来的清新空气。晚上的活动更加精彩,同学饶有兴致地做了油果和兰花根。

7月4日,根据研学方案,学生们进行入户调查。因为分散居住在农户家中,可以直接和农户交流生产生活情况和了解山区脱贫攻坚现状。农户们反映,原来这里十分贫穷,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这边开发为景区后,经营农家乐加黄桃种植,每年收入数十万,已经摆脱贫困,家家户户盖上了三四层的洋楼,家家户户买上了汽车。同学们感叹于山区农村的巨大变化,更加理解了党的好政策。

在返校的大巴车上,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述说着自己的难忘经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走出校门,回归自然,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祖国的土地,用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中国人的精神,用灵敏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研学和社会实践更有利于自己从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将个人的选择和命运与时代、国家紧密相连。

来源:红网

作者:袁波

编辑:苏莉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