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15日讯(通讯员 石丹 刘惠玲)6月13日,走进荷塘区新苑小区,车辆有序停放、环境整洁,几个老人正在大树底下谈笑乘凉,一派温馨和谐景象。
过去新苑小区属于“三无”小区,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小区建设久远、设施老旧,居民怨声载道。自从小区启动“珊珊姐红·管·家”微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小区微治理以来,小区党支部带领党员、楼栋长、志愿网格员等参与基层治理,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纷纷点赞,这也成为荷塘区争当基层治理先行区的一个“缩影”。
凝聚“红”色党建“磁吸力”
新苑小区共有9栋楼,现有常住人口近600人,党员60余人,楼栋长9名。党员、楼栋长、志愿者能够在小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离不开主心骨“珊珊姐”。“珊珊姐”本名邓晓珊,是新苑小区的党支部书记、荷塘区“遇见你”党员志愿者。邓晓珊年轻时从事的是铅丝厂的行政工作,退休后,珊珊姐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热心服务居民,不仅担任了茨菇塘街道“幸福荷塘”微信群的群主,也是小茨微檬培养的骨干志愿者。“珊珊姐做事麻利,雷厉风行,走起路来就像一阵风……”。这是余家冲社区书记姜松华对珊珊姐的评价。
如今,“珊珊姐”已成为了新苑小区红色党建的象征。在珊珊姐的带领下,小区绘制了党员红色细胞图,60余名小区党员主动亮身份,积极参与小区治理,以党建引领点亮红色楼栋。从疫情防控值守、积雪清扫,到文明值守、环境整治,以党员志愿者、楼栋长为主体,越来越多的居民骨干、热心居民加入到小区自治中来,红色党建的“磁吸”作用在小区彰显,“有困难就找小区党员”成了大家普遍的共识。
“我很羡慕年轻人,年轻就是干事的最好时段。我曾说过,我不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只想再年轻二十年,这样就能和大家一起好好干。”珊珊姐告诉我们,现在的新苑小区让她有了越活越年轻的幸福感。
协奏自我“管”理“幸福曲”
在小区党支部的引领下,新苑小区陆续成立了五支志愿者队伍,分别是“义务巡逻服务队”“义务帮困服务队”“义务保洁服务队”“义务文艺宣传服务队”以及“义务矛调服务队”。这五支队伍旨在推动小区助人互助,实现居民自我服务,助力美好大家园建设。目前共有志愿者48人,其中骨干志愿者达30人,活跃在小区内为居民提供日常服务。同时,小区党支部立足小区实际,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共同拟定了四项居民公约,即《小区文明公约》《小区议事规则》《小区自治管理约定》及《小区志愿积分规则》。
“下水管道坏了,臭气熏天,蝇虫乱舞,整栋楼都无法正常生活,维修师傅漫天要价,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区业主愁坏了,于是将问题反馈给了珊珊姐,珊珊姐在志愿者群里一发布,四五个志愿者立马响应,维修师傅要价四五千元才能解决的问题,志愿者们用了一根20元的铁丝和一个下午的时间就疏通了下水管道,疏通后志愿者还主动把水泥砌好。珊珊姐告诉我们,只是这样一件“小事”,就让小区内一位平日里特别喜欢唱反调的居民竖起了大拇指,以后只要在小区内看到志愿者们,他都会非常友好地打招呼。“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管理与建设中来,实现我的小区我做主,是红·管·家微项目的意义所在。”小区网格员许中玉如是说。
秉持“自己的小区自己管,大家的幸福大家创”的观念,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小区管理与建设中来,大家逐步从“接受帮助”向“主动服务”转变,齐心协力融合共治,奏响了新苑小区平安、美丽、温馨的“幸福曲”,开创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服务”的新型小区服务与管理的新局面。
筑造“四治四有”好“家”园
小区是城市的基础,家庭是小区的细胞。新苑小区建立居民自治委员会、楼栋长、居民代表协商共管的模式,以“治环境”“治安全”“治人心”“治矛盾”四治为导向,以培育亲邻文化为契机,不断发挥在收集居民诉求信息、丰富楼宇文化、调解内部矛盾、维护环境卫生、凝聚居民向心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绘好“邻聚力”同心圆,切实打造出“有秩序”“有情义”“有幸福”“有乡愁”的四有家园,让“陌邻”变“睦邻”,构建起了一个团结友爱、集聚亲和力、凝聚力的和谐大家园。
下一步,新苑小区将不断做深“珊珊姐红·管·家”治理品牌,筑牢党建引领根基,发动居民及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让新苑小区的文明之花越开越盛,邻里之情越来越浓,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
据悉,新苑小区“珊珊姐红·管·家”是荷塘区首批启动实施的14个“微项目”之一。基层治理“微项目”主要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内容涉及矛盾调处、议事协商、服务关怀等,各项目由小区党支部、社会组织承接,通过筹资筹劳筹服务撬动社会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居民主体作用、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以“微项目”推进共建共享、力量融合,切实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石丹 刘惠玲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