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5月2日讯(通讯员 黄均霞)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4月28日晚上,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间引发热议。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殷晓元表示,要牢记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时刻反思“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三问”,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能背离这个初心,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要正确舆论引导,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做到“让党放心,不负人民”。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办学方向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根本宗旨上,要做好“四个服务”。在人才培养途径上,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育工作目标上,必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培养目标上,“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正军表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高处站位、丰富内涵、构建格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要在价值引领上当先锋,结合疫情防控、科技成就、实现全面小康等生动教材,讲出“大信仰”,阐释“大道理”,成为“大先生”。要在改革创新上作表率,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结合时代背景、本土红色资源,找准切入点,把握兴奋点,回应关注点,将生动的社会现实生活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要在课程思政上做示范,树立“大思政”思维,构建“大思政”格局,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现育人共同体联动,实现多方融合、多层融合、多面融合的整体思政大好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平贵认为,改革创新是做好思政课,充分发挥其关键课程作用,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的“金课”的重要路径。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运用于思政课课堂教学,建设智慧课堂,突破传统一张课件、一本教案的授课模式,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使学生在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尽快推进VR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逐步提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正东表示,检验思政课做得好不好最直观的是看学生的到课率和抬头率,思政课教师能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对象和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00后,他们思想活跃,价值选择多元化、差异化,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走进他们,了解他们。
“要推动思政课走向生活走向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社会、新时代,了解火热的改革发展实践,了解真实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民。引导学生实践‘四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培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套的有用人才。”殷晓元补充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永红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思想性与学理性,要做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思政课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爱,一方面要不断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不断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也要真爱专业,真爱学生,严爱相济、润己泽人。思政课教师还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担起学术研究的责任,从“两个大局”的着眼,从小处着手,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担负起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
“作为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经师’和‘人师’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不仅要自己立鸿鹄之志,努力奋斗,更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与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上好思政课,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90后思政教师王珂入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向汉庆认为,思政课的培养目标虽然都在于立德树人,但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应当在中小学基础上做到“三个强化”。在情感目标方面,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能力目标方面,要强化学生自觉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各领域高质量发展充电、蓄能。在知识目标方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引领的同向同行,切实做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共建。弄清楚青少年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并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助力青少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我领悟到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的重要性。我将努力学深悟透专业知识,并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研究目前亟需解答的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参加研究生志愿支教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未来,我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教育帮扶活动,把红色基因洒在祖国大地上,勇担时代责任,展现青年担当,让我的青春在奉献中更添风采。”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郭会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钱佳琦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尤其是一名研究生党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时刻给自己的思想“绷根弦”,自觉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磨练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理想信仰。也要扎下身子搞调研,深刻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黄均霞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