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创新创业园区。
红网时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张小明 龚政 株洲报道
1月19日,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研究》暨“2021科技创新省(市、区)总榜”,株洲入选“2021科技创新百强市”,位居百强榜第67位。作为一座常住人口不到400万的城市,株洲取得如此喜人的成绩,其中的关键密码就是“创新”。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科技型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株洲是如何培育支持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这其中株洲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株洲双创大赛”)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关键,正是这个比赛,将株洲企业创新创业的星火促成燎原之势。
路演现场。
创新为驱动 按下产业发展快进键
株洲是一座富于人文魅力、产业链齐全的工业城市,是一座具有鲜明创业基因的城市。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搞活一座城,需要建设创业型城市。
自2016年首届株洲双创大赛举办以来,大赛始终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置“创业团队/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线,全力搭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竞逐的赛道。
6年来,大赛共收到超过1000家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80多家金融机构为参赛企业提供了超过2亿的授信额度,5余家获奖企业赛后在创业板上市或“新三板”挂牌。大赛还培养出了立方新能源涂建、中晟全肽李博士、世鑫新材肖鹏等一大批,在大众创新创业浪潮中涌现出来的本土明星企业,有力支撑了株洲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
培训会现场。
株洲双创大赛在贯彻双创政策,弘扬双创精神,厚植双创文化,营造双创氛围,展示双创成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掀起创新创业热潮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树立了良好的赛事品牌。比赛中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和项目更是展现出了株洲市创新创业发展的无限活力,孕育和培养出了推动株洲市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强大内生动力。
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持续推进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主动对接湖南自贸区,形成铁海联运新通道优势。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将株洲建设成为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人才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和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十三五期间,株洲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先进制造业实力位列全国城市第42位、中西部地区第8位。获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9家,总数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比3.27%,居全省首位。
株洲高新区汽车生产线。
拓融资新路 帮扶企业“破冰前行”
株洲双创大赛除了给企业一展才华的舞台,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粮草”。
科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但掌握大量资金的银行信贷往往需要如房产、设备等实物资产或是可观的企业流水来作为风控保障,但大量的科创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不具备足够的实物资产,其最大的依仗通常也就是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但这类无形资产的定价比较困难,难以适应现有的银行信贷审批制度。
为此,大赛专门邀请金融投资专家为大赛评委主体,先后组织省、市数十家家金融投资机构参与大赛,多层面多维度为科技型企业开展创业和融资辅导。
2019年,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参加了双创大赛,带去的项目是高速列车用碳陶制动盘。碳陶复合材料制动技术是我国在研400km/h高速列车四大创新技术之一。该企业首创的温压-原位反应制备技术,以及增摩擦减磨损碳陶复合材料配方新技术,突破了碳陶复合材料“高性能、低成本”制备瓶颈,填补国际空白。
项目负责人周娩红介绍,参加株洲创新创业大赛之后,受到了很多家融资平台对公司的高度关注,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机会。
近年来,通过株洲市双创大赛,超过一百家参赛企业与投融资机构牵手成功,获得创业投资近10亿元。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得到投资机构的青睐,将成为“株洲智造”生力军。
大赛组委会走访企业。
“双创”再升级 绘就发展新前景
如今,株洲双创大赛早已不再限制在赛场,目光投向了前景更为广阔的市场蓝海。
通过大赛造势,株洲双创大赛广泛开展培育活动、兑现创新奖励政策、帮助企业招才引智、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韧性、创造更优营商环境等方式,多种途径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同时,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将创新能力较强、发展质态较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纳入库中培育,积极为“专精特新”企业做好金融服务,搭建企业与银行、投资机构的桥梁;在瞪羚企业的评定上,优先小巨人企业予以扶持倾斜,为企业提供免息贷款。
值得注意的,双创大赛还创新思维,通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支持规模企业与创新团队合作组建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共享规模企业的创新资源,形成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的新路径。
随着大赛的影响逐年增大,株洲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措施的愈加有力,引得众多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引燃株洲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未来,在湘江之畔,这片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土地上,“株洲制造”发展的舞台将更加广阔。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张小明 龚政
编辑:任欣蓓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