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15日讯(通讯员 胡蓉)从去年开始,株洲渌口区龙潭镇新燕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曾经让村民烦恼的垃圾处置问题,现在不但得以轻松解决,那些可回收垃圾还能通过上门回收,变成钱。如今村里不仅垃圾变少,绿化变多,文明风尚氛围浓,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高了。
![820_0100[00-00-01][20211112-182208234]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499ff7a8-b430-44ed-8ce5-14660965e87a.jpg)
“这个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好,能变钱的留在这个桶子里,不能变钱的送到路边的垃圾收集点。”11月12日上午10点,新燕村高坝组村民侯冬英像往常一样打扫卫生,听到外面收货郎的吆喝声,她赶紧整理垃圾桶里的物品,招呼人进门收货。一堆纸壳,一共卖了3块钱,侯冬英心头很满足。
![820_0177[00-00-01][20211112-182819947]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d0703519-ae58-4a7a-9e68-902b688c9e08.jpg)
新燕村处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为了让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新燕村每月花400元聘请了一名“收货郎”,每天在村里上门开展可回收物回收工作。
![820_0211[00-00-03][20211112-182435449]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fe1c79c0-8b27-469e-aefd-baaeb7d888f6.jpg)
每一种货品有对应的价格,比如,啤酒瓶1元/箱、纸板1元/公斤、塑料瓶1.2元/公斤。新燕村书记陈梅庄表示,村上要求“收货郎”到村民家收取分类垃圾时必须给钱,只有村民家的分类垃圾变了钱,村民才会保持积极性。
![820_0214[00-00-01][20211112-182406902]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39212025-3b96-4be6-9a36-f023f07f1ed8.jpg)
![820_0101[00-00-01][20211112-182213439]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f29e76b4-8aec-425c-80aa-257c420e91f2.jpg)
据了解,在镇区两级支持下,新燕村完善了分类收运设施,配备了入户小型分类垃圾桶752个、公共区域垃圾桶220个、1台保洁车、垃圾分类收集点36处、1个垃圾分类回收站。通过建立起垃圾转运体系,引导农户自行在家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拣分离,可回收垃圾由专业人员折现回收,其余垃圾送往垃圾分类收集点分类。
![820_0122[00-00-01][20211112-183155480]_爱奇艺.jpg](https://img.rednet.cn/2021/11-15/2bf8ca44-9dde-4da6-a502-0d11f5996de5.jpg)
另一方面,为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新燕村全面推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将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为了持续强化人居环境,新燕村共配了10个保洁员,每天8小时对村道进行常态化清洁,并督促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来源:红网
作者:胡蓉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