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镇黄田村的香椿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除草。何任奇 摄
红网时刻8月24日讯(通讯员 张媛)疫情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疫情之后,每个人努力向上。乡村发展,不会因为疫情而停下脚步;相反,天元区的乡村正以更加高昂的姿态,快马加鞭,迎接挑战。
让游客感受乡村的美
近日,石三门现代农业公园响水园景区恢复开放。三门镇响水村的张军将院子重新布置了一番,清扫了落叶,种上了多肉植物,铺上了一条石子路。“我的院子要以最美的状态迎接游客。”
如何留下客人,是张军一直思考的问题。“疫情之下,旅游业受到重创。马上要‘十一’黄金周了,希望能够让游客回归。”
而作为本地人的张军,把“民宿”当作了一种产业。走进他家,绿树、野花、菜地、鱼塘,这里更大程度的还原了所有人记忆中的“乡村”。“我之前是开装修公司的,后来看到屋门口搞得红红火火,来玩来吃的人也挺多,我干脆把家里装修一下,搞起了民宿。”
目前,他联系了附近6家农户一起开起了民宿,成立了株洲市首家乡村民宿合作社,改造了自家房屋近400平方米,整理出7间房供游客居住。不仅老房子有收益,还带领乡亲们试水新领域。“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年轻的时候,总是四处打工。钱是赚了点,但是年纪大了,总还是想‘落叶归根’。”张军的妻子也很满意现在的状态,“连两个外嫁的女儿也回来得勤快了。”
像张军这样回归乡村的人还很多。他们相信,疫情之后,乡村旅游会迎来高峰。他们也做好准备,让更多人“走进来”“留下来”,感受乡村的美。
紧抓农时搞生产
8月19日,三门镇苍霞村株洲金文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简称“金文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萝卜、包菜、油麦菜、小白菜等嫩绿的秧苗长势喜人。做好防疫措施后,农业基地负责人李金文正带着农民给新苗除草、浇水,在空地里播种新品种。
李金文告诉记者,金文合作社的蔬菜主要配送到中南批发大市场,一部分销往企业、社区等。受此次疫情的影响,他的很多蔬菜滞销,粗略统计有1万多斤。“还好,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党和政府、爱心企业、爱心市民的帮助。”
这几天,金文合作社正在抓紧时间育秋苗、播种,争取在9月份让市民吃上本地蔬菜。
和李金文不同,群丰镇石塘社区石塘山种养殖合作社的袁海波不种大棚蔬菜,“我的农业生产种类繁多,蔬菜种植受到了疫情的影响。”
“不过,都是暂时的。每个季节都有合适的种植品种,只要抓紧生产,失去的时间都可以抢回来。”袁海波说。眼下,7亩多鱼塘的鱼苗已经长到了3、4cm的长度,每天要定点投食,赶上11月份上市;60多亩湘莲的莲蓬已经采摘完毕,只等时机成熟收获莲藕了;10多亩的秋玉米苗已经播种完;10余万株的红菜苔、白菜等秋冬季蔬菜苗正在大棚里悄悄发芽……
天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疫情影响的农业企业陆续回到正轨,正在紧锣密鼓发展生产。为提高蔬菜种植质量,天元区还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村,对蔬菜育苗及大田作物选种、化肥的配制方式及方法进行详细指导,为蔬菜种植“把脉”,提升农民种植水平。
火热推进项目建设
湖南叁农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天元区重点招商产业项目。连日来,施工单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8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三门镇月福村的湖南叁农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蔬菜基地建设现场,看到机器轰鸣,施工人员正在铺设管道,安装通风降温水帘幕。
湖南叁农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产业主管邓凯表示,再过2个多月,智能蔬菜基地就能完工,这里将配备智能灌溉、水肥、监控等系统,实现年出产种苗1000万株,康养蔬菜100多吨,年总产值500多万元。
邓凯说:“项目建成以后能够提高种苗的生长率,可以保证幼苗在一个恒温的状态下自然生长,让蔬菜品质能够更优质。”
农产品加工园是湖南叁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该项目主体基本完工。疫情期间,施工人员每天测温登记,保持“一米”间距进行作业。
据了解,农产品加工园将于今年11月全部完工,年底投入使用,主要进行高端农产品精细化包装、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将带动近千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湖南叁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种植三门肉冬瓜、小青椒等各类蔬菜2000多亩,带动5个村1000多个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邓凯说,力争5年内,湖南叁农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蔬菜加工产值过亿、蔬菜对外贸易出口过亿的目标,成为株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天元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推进,农村地区经历着一个难忘的夏天。眼下,疫情防控不能松懈,农业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唯有慎终如始、不胜不休,方可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编辑:曹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