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感动着身边的人,在株洲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用自己的行动,彰显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红网带您走近他们,看他们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榜样的力量。
红网时刻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陈艳辉。
6月1日,下午4点30分,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送走了最后一个走读的学生。老师陈艳辉从办公室拿出一盒定制的蛋糕,跨上了父亲陈二文的摩托车,赶往十多公里外的小涛(化名)家。
为残障儿童送去节日的祝福
小涛今年11岁,因癫痫、智力发育不全造成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上学。2016年9月起,陈艳辉每月两次为他送教上门,5年来风雨无阻。
“这个蛋糕是送给小涛的,今天儿童节,陪他过个节。”一路上,为了防止蛋糕损坏,陈艳辉一直将蛋糕护在怀里。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下午5点20分,陈艳辉终于赶到了小涛家。
陈艳辉将蛋糕送入小涛嘴中。
似乎知道陈老师会来,小涛早早守在了家门口。“节日快乐,小涛。”一见陈艳辉,小涛木讷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拉着陈老师的手不愿意放手。陈艳辉赶忙将蛋糕拿出来,细心将蛋糕切开,一口口喂给小涛吃下。
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小涛和奶奶相依为命。平时,除了在家附近独自玩耍以外,他最期待的,就是每次老师的到来。吃完蛋糕,和往常一样,小涛和奶奶熟练地将小桌子和小凳子拿出来摆好,乖巧地等待老师授课。
“这个画上面有几个苹果啊?”“5个苹果!”5年来,在陈艳辉一遍遍耐心地教导下,小涛不仅会识别数字,还能在纸上写出数字了。这对正常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小涛来说,却需要老师付出十倍的努力。
送教结束时,已经是下午6点半了。陈艳辉父女谢绝了小涛奶奶的盛情挽留,背着教案来到了她们的“餐厅”——村边的汽车招呼站吃起了自带的晚餐。
“爸爸,这个是肉包子,我下次想吃豆沙包。”“你这个好吃鬼,都这么大了,还挑食。” 父亲陈二文刮了刮陈艳辉的鼻梁,在欢声笑语中,晚餐简单结束。短暂的休息后,父女俩又要踏上回家的路程,准备明天上课的教案。
为残障孩子织梦 用爱托起折翼天使
像小涛这样,需要陈艳辉送教的残障的孩子还有5个,最小的11岁,最大的17岁。
2016年,茶陵教育局通过摸底发现,界首有6名到了学龄的残障儿童未能正常入学,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连特殊教育学校都去不了。
了解情况后,陈艳辉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送教老师。除了做好校内教学工作外,陈艳辉几乎放弃了无数休假,坚持为镇里无法入学的重度残疾儿童免费送教上门。
陈艳辉给小涛上课。
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抵触,甚至还往父女俩身上吐过口水。然而两人却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呵护。陈艳辉回忆,第一次送教的时候,背着教案,骑行了一个多小时后,才来到孩子的门口,看着家长牵着孩子一起翘首盼望的样子,一股心酸涌上心头,觉得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再苦再累都值得。
为孩子上课时,陈艳辉总是尽量放慢语速、放低语调,时刻保持着微笑,好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接受自己,跟上自己上课的节奏。
如今对陈艳辉来说,“送教上门”的道路驾轻就熟,在山间小路驾驶摩托车也早已如履平地。“以前不会骑摩托车,都是爸爸载着我去学生家里,后来,自己学会了骑车,也就可以单独行动了。”
5年过去了,陈艳辉已是学校班主任,又是语文教研组长,本身事务繁忙,还要上门送教。学校多次提出换人送教,都被陈艳辉婉拒了,“孩子们对我熟悉了,别的老师过去,需要很长时间适应,我不放心。”
“陈老师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不少城里学校给她抛出了‘橄榄枝’,并开出了优异的待遇。”界首镇中心小学校长谭正清说,但是陈艳辉从未心动过。
“这些残障孩子就像折翼天使,我们老师不仅仅是要给这些特殊的孩子们送去知识,更是要送去了社会的关怀,希望他们能慢慢成长,慢慢认识世界,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5年时间,陈艳辉的送教摩托车里程已经超过了6万公里,比绕地球一圈还多近2万公里,而关于她的“送教”故事,如今仍在续写……
来源:红网
作者:聂 千川
编辑:聂千川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