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4日讯(通讯员 徐善海)在电脑面前,面对海量数据,他抽丝剥茧、条分缕析,为破案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抓捕现场,面对犯罪分子,他冲锋在前、不畏生死,敢为打击犯罪的尖刀利刃;在办案审讯中,他逻辑清晰、各点击破,再顽固的嫌疑人都能突破防线,他就是食药环侦查战线的“能手”,株洲市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四大队(食药环大队)民警——刘鹏。
刘鹏,男,1989年4月生,2012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从基层农村派出所到刑侦、网安、禁毒再到治安支队四大队(食药环大队),一直工作在侦查破案的第一战线。从警九年来,他不忘初心,始终坚守着人民警察的入警誓言和承诺,凭借着细心及娴熟的业务技能,先后破获众多食药环案件,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侦查能手、个人先进等荣誉称号。
他精准运用“大数据”破案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刘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他对自己入职九年来的真实写照,更是对自己不断谋求上进的勉励。
这些年,他经历了派出所、刑侦、网安、侦查实战中心、治安等多个岗位,侦办了涉及多个犯罪领域的大要案件。凭借着敢打敢拼愿钻研的特质,他在分析研判、现场勘查、证据收集、案件侦办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总能够迅速找到案件疑难点的方法。
2019年10月,接到群众举报,多名老百姓在株洲市一烟酒门店内购买到某品牌的假冒伪劣白酒,严重危害了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刘鹏认为该门店后面可能涉及一个大型的制售假酒的团伙。
他丝毫不敢怠慢,迅速开展调查工作,充分利用自己在多部门学习的技战优势,深入分析制售假酒的犯罪特点,构建数据模型,深挖案源线索,搜集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在庞大的数据量面前,刘鹏有时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站起来腿都麻木了,有时要工作到深夜,甚至为寻找突破点彻夜不眠。在经过一个月的“大数据”侦查后,一个特大制售假酒的团伙浮出水面。刘鹏迅速把案情研判报告向领导汇报。
2019年12月中旬,专案组在掌握大量犯罪证据的情况下,兵分两路在长沙、株洲展开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打掉生产窝点3个,销售假酒门店10余个,查货假冒伪劣成品白酒、半成品白酒1000余件,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专案组一致认为,这次的“大数据”侦查手段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他带病冲锋抓捕一线
2021年年初,为侦破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刚过正月十五,刘鹏与同事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为迅速摸清犯罪嫌疑人的人员结构及生产窝点,他多次辗转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地。期间,刘鹏因水土不服、作息不规律出现严重腹泻。但是为了不延误案情,他白天坚持带病走访调查、分析案情,晚上在犯罪分子活动地区蹲点守候。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五天里,他们终于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农村民房内发现了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窝点。在当地公安的配合下,他们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五名,扣押用于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原料近500公斤。
返回株洲后,他不顾自身身体又投入了侦办审讯中去。得知窝点附近还有一个存放原料的仓库没有被查获,刘鹏又一次主动请战。通过嫌疑人供述中的模糊描述,他在窝点附近进行大量走访调查,最终在离窝点三公里外的一个民房车库内找到了存放原料的仓库。在仓库内查获大量用于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原料,为案件的证据固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家后,刘鹏被诊断为急性肠胃炎,因为多日腹泻,导致出现脱水状态。面对同事领导的关心,他说“为了把案子办好,我吃点苦值得”。
没有人是天生的工作狂,只是心系使命罢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警察,哪里有需要,刘鹏就会出现在哪里。在治安支队食药环大队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他先后直接参与侦破部督案件2起,省督案件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人,打掉制假售假团伙7个。
这就是刘鹏,一名用实际行动践行入警誓言的青年民警,一名轻伤不下火线的食药环侦查战线的“能手”,一名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和“清新株洲”的忠贞卫士。
来源:红网
作者:徐善海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