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20日讯(通讯员 雷磊)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单位)和项目命名的决定》,株洲市天元区(推行一门式企业服务优化园区法治环境)项目位列其中。这标志着株洲市天元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成为首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天元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一门式企业服务示范区”,为企业提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成效明显。全区现有市场主体4万多家,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2500亿元,综合实力全省第2。
推进功能“大集合”,打造“一门式”服务平台
2019年,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将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两个区级实体办事大厅整合,法人和自然人事项合署办公,进驻部门23个,进驻事项465项,可“一站式”办理工商、税务、人才、产业、金融、社保、医保、项目报建和社会事务等业务,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行政审批大厅面积4000多平方米,窗口43个,开设人才、产业、金融、档案托管等特色窗口,涉企部门和事项全进驻,人员派驻到位、授权到位。规划信息中心、规划设计院和中、农、工、建、邮5家银行自助终端进驻,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先后梳理了“复工复产”“六稳六保”政策兑现等“一件事一次办”特色主题事项清单366项,纳入“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服务。
将企业工商注册(不受资本限制)和自然人投资注册的1000万以内的工商注册审批权限下放到株洲高新区;成功争取株洲市政府向株洲高新区下放审批权限67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全区各审批部门全部设立行政审批科,首批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15枚,审批科室连人带章一起进驻中心行政审批厅。实行行政审批科长负责制,部门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不再层层审批,实现了“中心之外无审批”。
实施流程“大优化”,提升“一门式”服务效能
按照“一窗进件、一表登记、一站办结”的要求,重新梳理投资项目流程图,采取“联合踏勘”“多图联审”“并联审批”“信息共享”等方式,减少资料,压缩时限。启动技术性预审查改革试点,实行行政性审查与技术性审查相分离,社会投资项目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各部门审批时限由原来的法定20个工作日、15个工作日压减到1—3个工作日。项目报建由原来的120多天压缩到现在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开工前审批30个工作日完成,提速了75%。
围绕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银行开户预约等六个联办事项组成的“一件事”一次办结,企业开办时间从5天压缩到3天再压缩到1天,实现1天领取证照。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275个,增长25%,克服疫情影响实现逆势增长。
针对建设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环节多、链条长、涉及部门广等问题,组建了一支“精、准、专”的代办队伍,为项目入园提供前期指导、咨询服务,制定全流程报建计划,全程协调解决报建过程遇到的问题,给予项目“保姆式”专业服务,累计代办企业189家,其中工商注册115个、报建代办74个,代办审批事项1000余项,投资总额360亿元,产业项目报建代办率达到90%以上,获19家企业锦旗感谢。
强化政务“大支撑”,拓宽“一门式”服务外延
制定完善“1+7+N”产业招商政策体系,重磅推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试行)》和《“无费区”政策实施细则》,全面试行工业项目报建“零收费”,累计为61个项目减免3400万元。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十二条》,为企业减免租金2300余万元,提前拨付32家企业资金8273万元,协助中车电动争取财政补贴资金6.95亿元。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降费5.73亿余元。
举办“以法为炬,燃‘疫’暖情”的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增强企业的法律意识,提升防范风险能力。成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天元区工作站,将律师公益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到园区一线和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环节,为园区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服务。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功能。通过组织专家讲坛座谈,法律知识宣讲,法律援助沙龙,上门服务,解决法律问题近千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
深入开展温暖企业“四联”行动,建立领导干部联链、联会、联片、联企“四联”机制,解决企业难题1500多个,满意率95%以上。创建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创设产业发展基金,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推进园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降低电力成本10%以上。搭建国家新能源机动车检测中心、轨道交通创新中心、中德智能制造中心等八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创新配套服务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雷磊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