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建党百年 渌口故事丨听,文物在说话①打铁炉养活的穷人家 走出威名远扬大战将
2021-05-06 18:10:38 字号:

建党百年 渌口故事丨听,文物在说话①打铁炉养活的穷人家 走出威名远扬大战将

红网时刻5月7日讯(通讯员 肖竞 田婧杨 舒琳)假如文物会说话,你希望听到什么?它又会告诉你什么呢?在渌口博物馆内,每件红色文物都见证了杨得志将军的峥嵘岁月,诉说着他的牺牲与奉献,折射着他的初心和使命。时光荏苒,这些文物因传承而显得生机勃勃,历久弥新。5月6日起,渌口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听,文物在说话》,通过挖掘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讲述杨得志将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传承奋斗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0A2A5809[00-00-04][20210506-17352852]_爱奇艺.jpg

1911年,杨得志出生在渌口区的一个赤贫铁匠家庭,家中无田无地,连住的两间茅草破屋也是别人家的,全家的生存都靠父亲和叔父打铁挣来的几个钱勉强糊口,一个风箱,一个炉,一个砧子,以及一些锤子、钳子、火剪,便是这个家庭全部的家当。

杨得志故居管理所副所长杨春明说:“杨得志从小就跟着他父亲打铁,经常在外面跑,白天到各家各户干活,晚上就铺点稻草露宿在人家的屋檐下、破庙里、大树旁,从小就养成了能吃苦的性格。”

迫于生计,杨得志到外面替地主放牛,可根本没有休息,稍不留神牛吃了地主家的禾苗就会遭到毒打,生性刚烈的杨得志决定出去闯一闯。14岁那年,在哥哥杨海棠的带领下,杨得志到安源煤矿当了挑夫,兄弟两人常常一年劳作下来,省吃俭用也没有多少积蓄,杨得志明白安源也是穷人的火坑,无奈之下,十六岁的他离开安源,去往衡阳铁路工地,给工地搬石头。

杨春明说:“在工地他接触到了先进思想,听过李立三的夜课,参加过一些工会活动,他知道有一支军队是专为穷人打土豪,分田地的,对共产党有了一些认识,对共产主义开始有了向往。”

修路工人中有个叫“老唐”的地下党,在他的影响下,杨得志兄弟等25名修路工人一起决定去参加红军,就这样,杨得志成了工农革命军第7师的一名通信员,走上了革命道路。

来源:红网

作者:肖竞 田婧杨 舒琳

编辑:龙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