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30日讯(通讯员 陈楚杰 龙逢春)袁宣日,1963年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生在农家的袁宣日曾经做过坦克兵,在部队服役21年。2002年,副营职干部的他转业来到株洲市交警支队芦淞交警大队,在一线“站马路”一站就是18年。他始终不忘自己党员身份,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警为民,忠于职守。
将最平凡、最简单的工作做到最好,变成崇高,袁宣日为之默默坚持和付出,并获得诸多荣誉:优秀政法干警、文明市民、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两次被市政府授予二等功,2011年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6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2019年被株洲市评为“十佳退伍军人”。
十八年如一日 被处罚的司机与他交朋友
凭着对交通管理工作的高度的责任感,他忠实地履行着从军入党时的誓言,对工作尽职尽责。18年来,袁宣日全程参与了全市各项交通升级改造:“五改”工程、抗洪救灾、创卫、创模、创文明城市、沿江路改造、铁桥涵洞扩建、新华桥全封闭施工……他总是冲锋在前,哪里紧急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从不叫苦叫累,工作也得到了各级组织和领导肯定。
2010年2月,外地农民潘江海用“叭叭车”载客,被袁宣日拦下,依法扣车。“我们是为了生活才载客,扣了车我们怎么活!”此时车主的妻子百般阻挠,将袁宣日的手臂抓出了血痕。“我也来自农村,你们生活困难我能理解,但叭叭车载客一旦出事,你们的孩子怎么办?”受伤的袁宣日没有动怒,而是耐心的劝说将近一个小时,终使潘江海夫妇认罚并主动道歉。
冲突虽然化解,但袁宣日却开始留意起各种用工信息。当得知某建筑工地需要泥工,他马上找到潘江海家推荐其去做工。如今,这对夫妇与袁宣日成了朋友。
他在工作中把“处罚”与“教育”紧密结合
除日常交通维护,执法是他工作的另一个重心。在执法中,他始终把“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纠正违法车辆,他总是先向司机敬礼问好,面对不讲道理的司机的谩骂,他不卑不亢,坚持依法办事。交通违法行为往往是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他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违法行为。
2015年是芦淞路铁桥涵洞改扩建最为繁忙的一年,也是任务最重的一年,一天早晨,他在芦淞路涵洞口执勤时,发现一辆两轮摩托车快速地驶过来,有超载的可疑迹象,遂拦下该车进行检查。经详细查看,发现该车超员严重,核载2人的竟乘坐了4个大人,还带了一个未成年小孩,他当即依法将该车予以扣留,对该驾驶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当事人先苦苦求情,后是找来社会上“流子”进行威胁,但他坚持严格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理。
近十年来,他累计纠正违法行为3万余起,办理治安拘留80余人次,无一起因执法不公或执法过错而引起群众复议与合理投诉,真正做到了处罚一个,教育一批。
马路上的“拼命三郎” 他常将机会让给年轻人
刚从部队转业时的袁宣日身强力壮,当了19年的交警,天天与噪音、尾气为伴,他的身体早已不如当年。有人对袁宣日说,路口有信号灯、有监控,你们完全没必要傻傻地站在路上。袁宣日说:“在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正是全市交通拥堵的时候,市民要是看到穿反光背心的执勤交警就多了一份放心,听到交警的口哨声自然心情平和,交通就畅通了。”
对袁宣日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经常下班时间到了,但路面车流量还很大,袁宣日就会推迟下班,灯火阑珊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十几年下来,袁宣日从没有休息过大礼拜,他也从不以长者自居,和同事们一起完成各项任务,遇到临时性的任务,往往连续几个礼拜没有休息。天天与噪音、尾气为伴,老袁的身体早已不如当年,支队组织体检他被查出糖尿病、肾结石等多种毛病。家人劝他年纪大了多休息,他总是以队里事多为由推脱,老袁朴实地说:“当兵多年,我练就了强壮的体魄,站马路正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久了喜欢这种状态,让我干别的,还真不舍得,离开了会痛苦,不习惯。”
袁宣日为了工作不顾自己的健康,放弃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些周围的领导和同事都看在眼里。从普通民警到副中队长,袁宣日业绩突出,年年都是先进。当领导要提拔他当中队长从事管理工作时,老袁朴实的说:“当兵多年,我练就了强壮的体魄,站马路正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干久了喜欢这种状态,让我干别的,还真不舍得,离开了会痛苦,不习惯。”
其实领导和同事们都明白袁宣日的良苦用心,他希望将更好地机会让给年轻人,始终把自己放在一块垫脚石的位置,将自己放低,是为了他人走得更远、更好。
18年时间,袁宣日在车流中重复着单调的动作,将平凡、乏味的工作做到极致;在同事的眼里,袁宣日吃苦耐劳、尽职尽责。哪里有袁宣日,哪里就是“示范岗”。
来源:红网
作者:陈楚杰 龙逢春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