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4月26日讯(通讯员 柳芳)学习就如一场马拉松,也许并没有赢在起跑线,然而,持续努力,坚持不懈,总能在挥洒汗水的过程中,收获难忘的瞬间,跑出最终的精彩。
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始终坚持探索和落实“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近日,株洲市十三中开展的“高二示范课堂观摩周”对此一一揭晓。
时值四月下旬,距离高一、高二学生参与的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开考已不足50天,作为一场难度相对较低的“高中毕业考”,如何兼顾大部分学生“轻松应考”而小部分学生“暂有难度”?如何平衡常规课堂和考试备考?如何加大合力、巧借外力进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课堂”?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展开了一系列相关行动。
教学设计建模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学校提出创建“三有”课堂,即教师教学有方(方向、方法)、教学过程有味(趣味、辣味)、学生学习有效(效率、效果)。各学科组紧扣“三有”标准,根据学科特征,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三个类别,从课前自学、课中导学和课后练学三个阶段,从目标定位、基础落实、拓展延伸、巩固提升四个层次,精选教学内容、多创教学手段、细究教学方法……,从“初案、商案、共案、翻案、定案、精案、个案”环环推进、步步优化,打造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示范案例集。
优质课堂立标
本次“高二示范课堂观摩周”的各科课堂上,大家对优质课堂达成共识,即全力将课堂“五个转变”落到实处。一是教师角色由“主讲”转变为“主导”,教师做到了用目标引领、创情境烘托、借任务驱动、以评价激励,“主”中有生,“导”中有方。二是教学手段由“双边互动”转变为“多边互动”,教师精心设计分层、分类、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课桌前、同伴前、黑板前、讲台前开展学习互动,驱动学生动嘴、动手、动笔、动脑完成学习任务。三是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兴趣和信心是最好的“主动学习”妙招,让“学有所困”的学生能听懂、真正学有所获,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愿展示、进而学有所乐,这正是兼顾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学考复习课堂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四是课堂参与由“部分参与”转变为“全员参与”,学生课前有自学、有任务,课中有检测、有互动,课后有巩固、有批改,全过程教学跟踪和全体性课堂关注让“全员参与”成为课堂教学常态。五是课堂效果由“课后暴露问题”转变为“课堂暴露问题”,有练习检测、有随堂互动、有及时评价、有跟踪反馈的课堂让个性或共性问题得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干部蹲点领航
“关注学科需求、落实学科目标、发掘学科特色、助力学科发展……”等一系列工作,在干部蹲点教研工作的有序推进中,学校逐步形成全员、全科、全程常态性教研工作模式。学校校长孟祥忠、教学副校长孙金花带领教学教研管理干部黄坚、柳芳走进常规课堂,紧跟学科教研,剖析教学现状,发现学生需求,提供保障平台,观察中有心,交流中有情,行动上有力,把打造“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课堂”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教研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个性教育助跑
“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宝贝,带好自己的宝贝是责任、是能力,更是一种成就。”学校教学副校长孙金花如是说。
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状态和自身需求,学校从学科学习、文化浸润、活动引导几大块为学生的个性化提升发力。一方面,利用每天第九节课时间开展分层、分类学科课程,“学有所长”的学生以“学习自修、教师面辅”的形式巩固课堂知识、熟用疑难重点,“学有所困”的学生以“走班学习、专学专练”的形式提升学习信心、加大学习实效。
另一方面,从学校和级部两个层面,致力校园文化建设、以书香校园育人,打造年级特色活动课程、用实践课程励志,双管齐下,为学生营造“我要学、我想学、我能学、我乐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学习就如一场马拉松,而课堂正是奔跑过程中源源不断的补给。作为教育人,课在教室、课在校园、课在家园,课更在教师的眼里、心里、言语上、行动上,致力于“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课堂”,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依旧意坚且情长。
来源:红网
作者:柳芳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