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8日讯(通讯员 陈恺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名为《竹石》的咏竹诗,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郑燮眼中的竹子所拥有的。
我非郑燮,亦不会赏竹,却有幸见过他眼中如“竹石”一般的人。
大学时期的他曾说:“走好已选择的路胜过于选择走好的路”,所以即使得到的不是心中最为期盼的,但他依然走在路上,并完成了从涉猎不深到如今得心应手的蜕变;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支援黄冈的他说:“你问我怕不怕,谁不怕呢?”,可他还是毅然决然的奔赴全国抗疫一线,他认为敬畏生命,守护生命,是他作为医生的神圣天职;
现在的他说:“我想好好钻研学习通路技术,守护好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他便是株洲市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晖可。
感谢这名为机缘巧合的命中注定
高考出分后,陈晖可面临着填报志愿的选择,当时的陈晖可对医学并不了解,也就没有把学医放在自己的选择范围内,他像那时的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于是计算机专业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的第一选择,但因分数并未达到他理想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分数线而没被录上,一番机缘巧合陈晖可被录取到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就读。在与临床医学专业各课程充分接触后,他发现这份迟来的喜欢。
当问到他最喜欢哪门课程时,陈晖可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解剖课”,很多医学生都有一个手术梦,陈晖可也不例外,那时的他为了练习,每堂解剖课总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
“那你这么喜欢解剖课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竟让这个已经三十多岁的大男人露出了十几岁小男生般害羞的神情,原来陈晖可喜欢的女生在解剖课上正好和他分在同一组。
喜欢是上课时默契十足的搭档实验;
喜欢是下课时漫步校园的懵懂心动;
喜欢是不管经历多少或喜或忧的事情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依然是你;
喜欢是当你足够闪耀时,我也不甘落后的熠熠生辉,我们俩交相辉映,似流光皎洁,似星月相伴。
陈晖可当年喜欢的那个女生,现如今也已成为他的妻子,他们俩虽在医院的不同科室,但守护患者是他们俩共同的目标。
“我们真的只是做了身为医生都会做的事”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肆虐,其中湖北地区最为严重,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当株洲市卫健委下达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黄冈的指令时,陈晖可迅速请命。
大年初一下午快三点钟,陈晖可收到下午六点“出征”的通知,他回到家中,看着还在熟睡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我当时亲了亲孩子的脸,然后收拾了几件衣服,就赶紧回医院了。”回到医院后的陈晖可,匆匆见了妻子邓仁芳一面,十多年的相处,邓仁芳对陈晖可再了解不过,同为医疗战线工作者,即使心中再多不舍,都只化为一句“家里有我!”。
“在驰援黄冈的时候,有什么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陈晖可仔细想了想说:“有两件,第一件是一对父子的故事……”
陈晖可口中的这对父子都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入院时都是高热,肺部病灶严重,血氧饱和度低至70%,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度到了快要进行气管插管的地步。
“当时他们父子俩自己都要放弃了,但是我们一直鼓励他们,不能就这样放弃!”
陈晖可及同事一边积极给予治疗,一边不断安抚患者情绪并调整治疗方案,经过医疗组的不懈努力,患者慢慢脱离了无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一步步转危为安,终于在不吸氧的情况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都有95%以上了,两父子的病情总算是有了好转。
“第二件是我们完成任务,返回家乡的那天……”
3月22日下午,湖南支援湖北黄冈医疗队株洲分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家乡,从黄冈出发的那天,约十万黄冈市民自发上街为他们送行,当看到人群中有个小女孩坐在爸爸的肩膀上手举着“两湖不分家,谢谢好‘邻居’”的标牌时,陈晖可和队友说:“同饮一江水,共叙湘鄂情,我们真的只是做了身为医生都会做的事。”
守护透析患者的 “生命线”
血管通路,又被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是保障和延续尿毒症病人生命的一项重要技术,一条好用的血管通路是透友们获得高质量的透析效果的必要条件。
陈晖可作为肾内科医生,长期在疑难血管通路方面下工夫,通过刻苦的钻研和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湛的技术为肾病病人搭起了一条条宝贵的“生命线”。
2019年,陈晖可进修后,将“内瘘血管球囊扩张术(PTA)”带回科室,为内瘘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更优的治疗选择,株洲市二医院在此项技术的运用上在株洲地区是较先开展,也是治疗病例量较多、效果较好的医院之一。因为内瘘血管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陈晖可曾经为一位患者做了内瘘血管瘤的处理,进行了瘤样扩张的整形术,既解决瘤体,又保留了血管长度。陈晖可说,“肾病患者的每一寸血管都是宝贵的!我必须为患者着想,考虑他五年甚至十年后的血管通路资源。”
现在的陈晖可,是株洲市二医院肾内科“内瘘组”组长,他说:“之前虽然在湘雅二医院和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都进修过,但我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可以,我想继续好好钻研学习通路技术,维护透析患者的‘生命通路’。”
医路漫漫,或许前行的路上总有颠簸、误解和迷茫,但陈晖可作为一名医生,总有一份淡定、一份从容和一份“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坚守与执着。
我不知别人是否认同我眼中这如“竹石”一般的医者,但医者的合格与否,从来都只交予患者评判,表于医德映现。
来源:红网
作者:陈恺祺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