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12月28日讯(通讯员 刘晓聪)“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应对产业转型阵痛,减少疫情影响,今年来攸县聚焦市场主体,狠抓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系列具体措施,提高审批效能,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助推了“六稳、六保”和高质量发展。
改革“改”出新活力
打开市场活力的钥匙,在于简政放权,为企业做“减”法。攸县推进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商事制度改革,立足于“简”和“减”,为企业发展打开方便之门。“一个窗口”实现涉企审批便捷化。全程开辟“绿色通道”,整合设立涉企服务专区联动审批;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容缺受理,前置许可事项由226项降至32项;全线推进企业电子化登记,推进企业首套印章政府买单、办理证照免费邮寄,创优“六个零”政务环境,即准入“零门槛”、进出“零成本”、登记“零见面”、事项“零积压”、质量“零差错”、服务“零投诉”。今年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532户,同比增长20.26%,累计达到38284户,电子化登记率92.15%,简易注销率81.28%,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一套机制”推动涉企管理规范化。制定行政执法“八不准”规定、优化营商环境八项规定等系列文件,明确工作流程,创新监管方式,严明工作纪律;建立查(案件调查)、审(审理决定)、监(法制监督)"三分离"机制,匡正执法行为。今年来查处各类案件430余起,无一起行政复议、无一起行政诉讼、无一起纪律投诉举报。“一张清单”确保惠企政策兑现及时化。全面梳理各类惠企政策,将主要的164项制作成 “一张清单”,并汇集招工就业信息,在各类平台和县镇村便民服务场所广而告之。针对疫期企业复工复产和“六稳、六保”政策兑现,及时汇总人社、税务、农业农村、科工信局等13个部门有关政策,梳理确立补贴、减免、缓缴、融资等31项“一件事”,设立政策兑现专窗,编制二维码“办事指南”,助力企业生产经营。
审批“批”出新速度
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多头跑等问题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结合实际,攸县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进行了全流程、全覆盖改革,推行“5+2”模式,实施“一窗受理,集成审批,全程代办”审批服务,项目审批提速55%。集成五个“一件事”审批。彻底改变过去串联审批、多头审批的模式,打破部门藩篱,重新梳理审批流程,将涉及16个部门的50个审批事项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市政公用报装等五个“一件事”,分别由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市政部门牵头负责,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一次办”。与此同时,通过“减、放、并、转、调”等措施,大幅精简审批事项和环节,做到能减就减、能放就放、能并就并、能转就转、能调就调,减少审批环节或中介服务28项。集中“一费制”专窗办理。进一步完善项目报建“一费制”管理,在政务中心设立专窗,实行“一个标准”统筹、“一张表单”联审、“一窗缴费”办理,变18个部门分别跑为政务中心集中办。今年共为19家企业报建项目74.25万平方米,12家工业类项目实现零收费。集优“一个专班”代理报建。积极开展“四个一”的简政便企举措,即整合一个功能区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公布一批简政清单、提供一站全程代办,打造了“保姆式”便企服务。围绕项目落地,建立了项目报建全程代办制度,局长当代办服务小组组长,目前有6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多个项目补齐相关手续。通过改革,攸县高分子产业链加速形成,昊华化工上市进程加速,攸州高新区被评为省级B类园区营商环境第一名,政府效率加快转化为企业效益。
监管“管”出新温度
推进政府监管与企业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坚持“服务在前、监管在后”的理念,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力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实施政府协同监管。建立跨部门、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机制和协作机制,打破条块分割,打通监管环节,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法结果互认。同时,全面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监督执法“能减尽减”。实施企业信用监管。全面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信用信息公示、警示力度,累计推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近4万条。同时,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并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不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案件的行政处罚,原则上按下限执行或减免处罚;对首次轻微违法、具有可罚可不罚自由裁量情形的,原则上采取对当事人损害最小的方式实现法律目的。1-10月,市场监管领域涉及免于或减轻行政处罚案件120余件,涉及金额530余万元。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聪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