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呶,你们看,这里有个洞,那里也是……小龙虾呀,就躲在洞里睡觉呢。”
50岁的沈良秋像只兔子,在窄窄的田埂间跳来跳去,记者跟在后面,气喘吁吁。大寒刚过,没有多少绿色的田野有些清冷。小个子老沈,搅得这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1月21日,记者来到茶陵县枣市镇虎形村,村党总支书记李毛剑不假思索,推荐采访沈良秋:“他故事多,故事好。”
老沈年轻时浪荡,走过一些弯路。家道清贫,跟着老母亲住在两间破烂房子里。年轻貌美的妻子实在盼不到希望,生产完就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属狗的老沈四处打工流浪,荡了10来年,一无所成,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
2015年底,驻村帮扶工作队进了村。工作队队员在电话里告诉他,老沈老沈快回来,镇里在搞易地扶贫搬迁,你的情况满足条件,回来就有房子住,一分钱不要出。
老沈说,搬进新居那些天,总觉得自己在做梦。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天有地,琉璃瓦,白瓷砖。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关键是,‘跑’了七八年的老婆,带着孩子一起回家了。”老沈说,当年给孩子取名“圆梦”,是自己要圆的梦太多。其实最美的梦,就是有一个家、家像个家,一家人团圆呀。
家,拴住了老沈浪荡的脚,激活了干番事的心。2016年6月,他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支持他通过土地流转,租下100多亩农田,搞起了蔬菜种植。“茄子豆角辣椒,我全都种,人勤快、天帮忙,打下了一个好基础。”种菜规模不够大,利润不够高,不安分的老沈谋划着新方向。镇里、村里组织的一个个培训班,他都报名参加,半个月、一个月,舍得花时间到湖南农大、湖南电大学习。一次,到岳阳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租了10多亩农田搞虾稻共养,一年收入五六万。老沈动了心思,2019年初,他约了3位朋友,贷款15万,流转109亩农田养起了小龙虾。
“知道不,一个晚上,小龙虾能爬行一两公里哩。”“知道不,种虾尾巴上拖着的小虾卵,有四五百个呢。”老沈投放的种虾一天天长大。谁知道,去年7月,天降大雨,大水把这片虾田冲得一塌糊涂,马上就能上市的小龙虾跑得无影无踪。
老沈大哭一场,几个月回不了神,抬不动脚去看一眼虾田。
扶贫队给他送来补贴款,镇里还答应帮他申请灾补。去年10月,老沈在修复水毁设施时意外发现,还有10多亩分毫未损。随便捧起一捧水,小虾米就在掌心游。
“有虾苗苗,就有希望。”老沈说,不要等到开春,水暖起来,种虾就会出洞,就会抱卵,就会有更多的虾苗苗。
老沈的心,又活了。
老沈说,镇里、村里都支持,自己今年再投个几万块钱,虾田一定也会活起来。
“虎形也会活起来。”离开虾田,老沈带记者来到村里沈家水库边。水库干了,两台挖土机轰隆轰隆干得正欢。老沈说,去年,株洲市一家园林绿化公司看中了这方山水,准备投入1个多亿,开发休闲农业。
“混”过江湖、见过世面的老沈,最明白这个项目对虎形的意义。除了乡亲们可以就近就业,水库周边2000多亩荒山就会绿起来,这才是虎形世世代代享用不尽的财富。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原来都不愿签土地流转承包合同的村民,一个月之内全都签了字。虎形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陈琦说,老沈明事理、懂感恩、讲义气,自己摘了帽,更想大家好。村民蛮服他,还被选作村民小组长。没有老沈帮忙,这合同恐怕一年都签不下来。
告别时,记者加老沈微信,“不倒翁”的微信名配上他“蛮想事”的头像,令人莞尔。老沈说,他就想做一个真正的“不倒翁”,扶得起,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朱定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