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8月20日讯(通讯员 张媛 罗蔷文)江河安澜、河湖健康是流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
驱车行驶在株洲市湘江三门白石堤段,河堤边高高低低的沙堆被清理,裸露的泥土披上了绿装,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扑面而来。
这里原来是三门砂石堆场,大片的砂石堆放在河堤内,挖沙器械轰轰作响,对三门镇防洪安全、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均造成了较大影响,成为湘江边一块刺眼的“伤疤”。
去年6月份,天元区对3公里长的三门砂石堆场进行全面生态修复治理。如今,河畅了,水清了,岸绿了,河堤牢固了。这里成了附近村民散步休闲的首选地。
重拳出击从砂砾成堆到绿色风光
三门砂石堆场位于三门镇白石村湘江边,始建于2004年。2010年,为加强沿线的砂石管理,成立了株洲鑫三河砂石有限公司。随着2015年天元区开展湘江保护治理工作,全面启动湘江砂场整治,湘江沿河47家砂石场整治并取缔后,三门堆场被作为天元区唯一的过渡砂场被保留下来,并逐步发展成天元区最大的砂石经营场所。随之,在三门砂石堆场区域内出现了8个上砂设备、大小不一的砂石堆、生产生活用房。
2017年,天元区启动河长制工作。
三门砂石堆场逐渐成了天元区湘江亟须整治的“巨无霸”。2018年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天元区河长办将三门砂石堆场清理整治工作列入到了“清四乱”整治工作重点清单。
一边是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目标,一边是周边老百姓对三门砂石堆场整治的殷殷期盼。2019年,天元区重拳出击,完成三门砂石堆场“乱堆”问题的清理整治,在一个月时间内清运堆场砂石70万吨,拆除房子3栋、板房34个、破碎机4个、提砂设备8个,并逐步将沿线3公里的堤岸,采取修整边坡、植播苗木、草皮等方式复绿,还湘江一抹“碧色”风光。
“河堤尽收眼底,环境优美了,不仅方便巡河查险,一到周末,越来越多的人回乡下避暑休闲。”三门镇白石村村级河长曹秀娥说。
建立长效机制
提供河湖管理“新区样本”
治好,还要管好,才能永固绿水青山。天元区河长办在完善治水、管水工作体系和健全工作机制上狠下工夫。
“打开手机巡河APP,既方便又提高工作效率。”曹秀娥说着,打开手机记录巡河情况。
近年,天元区着力推动河长巡河履职,区级河长巡河按照每次巡河一次调研、一条短信、一个方案、一次巡河记录、一单四制交办、一次跟踪整改落实“六个一”的模式,通过规范流程、每月巡河通报等措施,做到巡河有发现问题、有问题交办、有督促整改。上半年,区、镇、村三级河长共巡河2500余次,通过河长巡河护河。
在区、镇、村三级“河长”和“河道巡查员”的基础上,天元区还进一步完善“民间河长”公众参与体系,建立河湖“网格员”巡查覆盖制度,实现了河湖管护无死角“四级”覆盖。
同时,天元区还建立智慧河湖监管机制,通过在湘江河道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安装摄像头、定期用无人机开展河道全域巡查,织密河湖监管立体网。
为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天元区建立完善河长制成员单位联合执法工作制度,强化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水,联合生态环境、住建、城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河道综合管理、联合执法机制,从严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而《天元区河长履职手册》《河长助手管理办法》,工作督查等10多项工作制度,让天元区河长制河湖管护工作步入制度化轨道。
正是在天元区河湖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下,才让湘江三门白石堤段的岸坡绿树盎然,绿草青青,江水清冽荡漾。
天元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守住以水为突出特征发展底线,还要打造美丽湘江岸线。以湘江保护和水安全保障为目的,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防洪减灾能力,为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新区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张媛 罗蔷文
编辑:胡芳zz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