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5月7日讯(通讯员 黎婕妤)近日,55岁的尹先生(化名)得知经历一个多月勇闯“鬼门关”,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可以自己健健康康走出院,眼泪忍不住的留下下来,开心地说:“我真的太幸运了,在医院遇到这么好的团队,能够让我奇迹般地活下来”。
而这得益于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已经运行数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该院在抢救尹先生的过程中,以病种为单位整合了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等多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让专家资源围绕疾病转,成功从“鬼门关”抢人。
突发最凶险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外科与手术麻醉科协作从“鬼门关”抢人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来袭,身为村干部的尹先生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长时间的劳累让他身体“报警”了。3月底,他感觉到胸部剧痛,血压飙升,烦躁不安,本以为缓一下就没事,可胸痛状态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他有高血压,常年只用一种药,血压高压时不时飙到160—170毫米汞柱之间。疫情期间要忙工作,还要照顾家庭,身体劳累,本以为胸痛是偶然事件,发现不对劲后我们赶紧联系120了。”尹先生儿子说。
120赶到并把尹先生紧急送入当地医院,在当地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为他进行了详细检查,明确为急性主动脉夹层,而且是最严重的Stanford A型!于是尹先生转入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开展手术。
据了解,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灾难性疾病。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一旦出现内膜层撕裂,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特别是A型夹层,更是各型夹层中最高危险的疾病,没有之一,患者在48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
心血管外科和手术麻醉科团队合作把撕裂的血管切除,再将合适的人工血管与剩余的相对正常的血管缝合起来。但是,缝合的部位受到血流的冲击作用后非常容易出血。因此,精确的缝合以及有效的止血,对于手术的治疗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因主动脉牵涉到很多器官,特别是主动脉弓部,直接负责脑部的供血,多耽误一分钟,就会多一分风险。这是一场与病魔争时间,时刻保持高度专注的手术。由于团队默契配合,手术顺利。无论是主刀医师,还是麻醉、洗手护士,该手术的每一位参与者内心均充满了成就感。患者被顺利完成升主动脉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象鼻支架植入术后,送入重症医学科。
术后并发脑梗死等多重“生死关” 重症医学科与神经内科让他“有惊无险”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技术难度极大、用血量多、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一直是世界性难题。
尹先生术后因自身身体原因出现了并发症。在重症医学科的日子里,他度过了脑梗死关、出血关、低心排综合征、心脏停跳,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肝肾功能损伤,重症感染等数个“生死关”。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与心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多学科协作,通过床旁超声无创心排评估容量优化容量稳定循环,药物补充血小板冷沉淀加强强心、止血,紧急床旁置入临时起搏,呼吸机辅助呼吸,多器官功能等手段让患者脱离危险成功转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进行脑梗死术后恢复。
因为脑梗死这一术后合并症,尹先生出现了右侧肢体全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对此,该院神经内科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稳定病情,和偏肢功能训练、语言康复及针灸等康复手段训练其肢体和语言的恢复,面对尹先生康复中因卧床及感染导致的痰多,血氧低的情况,科室护理人员坚持每2小时就给病人翻身拍背帮助排痰,面对尹先生拒绝进食、拒绝服药、情绪抑郁等情况,科室医护人员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每天和尹先生及家人沟通鼓励他积极投入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三管齐下”后,尹先生出院时肢体瘫痪已改善,可自己行走,说话清晰,情绪好转。
30多天的全力救治,让奇迹终于出现了。“诊断准确,治疗方案得力,多学科无缝隙协作,院领导多方协调,让我爸恢复良好出院。”尹先生儿子激动地说。
据了解,株洲恺德心血管病医院近年来“以病人为中心”整合多学科力量,推行MDT模式,提供“多学科协同诊治疑难重症患者”服务,让患者不动医护动。这项体制创新受到了湖南省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心血管外科手术团队还因此被评为2017年全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先进科室。
来源:红网
作者:黎婕妤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