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3月20日讯(通讯员 张利民)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人的生活学习计划被打乱,学生和家长都不免陷入持续的焦虑、恐惧等状态中。针对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又身处疫情期间,他们更加需要家长的陪伴和专业的心理疏导。在这特殊的时期,株洲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总站和她的志愿者们,面对疫情,没有退缩,顽强的拼搏在各自的战线,倾力守护广大未成年人,为抗击新型肺炎开出守护心灵的“心理处方”。
根据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相关指示,从2月6日开始开通“株洲市心理辅导总站”公众号、 “株洲心理服务公益群”、“ 株洲心理教师心灵家园”,针对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特征对其疫情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的陪护建议,尽量让家长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2月6日开通“株洲市心理辅导总站”,总站共编辑和发布推文21篇,内容涉及对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辅导,国家和省厅的政策、抗疫常见问题处理等等,目前受益服务对象10000多人次。很多学生和家长阅读后善友深有感触地说:感觉非常不错,值得向他人推介。
疫情当前,开学一再推迟。学生、教师、家长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得不宅在家里关注着电视和网络上每天不断刷新的各种信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不免陷入持续的焦虑、恐惧等状态中,而这种“不确定感”又促使着我们每天花费更多时间刷疫情信息,不断打探各种消息,继续深陷信息的浪潮中。事实上,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让人更容易共情,即便是离疫区很远,也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
在家宅久了就会产生“无意义感”,感觉空虚或烦躁不安。像孩子每天懒散,作息不规律,沉迷电视或网络游戏等等。父母看不惯孩子的这些行为习惯,孩子不愿受父母的唠叨与管制,矛盾就容易激发。随着开学推迟,线上教学需要家长配合,线下学习考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许多学生和家长感到不适应。无法到学校接受老师答疑,这些难免带来新的担忧和焦虑。
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生理尚未发育成熟,心理也处于不稳定的发展期,需要有父母等人对其进行监护。因此,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更加需要家长更好地对其进行陪伴和心理疏导。为了及时帮助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心理困惑,从2月6日下午开通株洲心理服务公益群,市民可以通过扫码进群,参与心理咨询免费服务。
从发布消息到截至2月19日,通过扫码进群的学生和家长共有554人,有咨询需求而进群的家长和学生135人,参与公益活动的心理老师和心理志愿者700多人,共回复提问超过17000多条次;个人私聊回复将近16000余条次,个体最长咨询服务达一个小时。为广大家长、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学习、陪护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心灵家园,促进专业成长。在汇集493位心理教师的专业群中,老师们利用专业优势,相互展开案例研讨和分享,从幼儿、小学生、初高中生和家长、教师不同层面,共同研讨和推送不同案例,共同发布“倾心抗疫”专辑九篇,阅读者达两万人左右,给予需要者很大程度的帮助。
疫情,已经拖得较长,很多人的耐心都在消散,但株洲市心理辅导总站和她的志愿者们,用一颗颗阳光的心灵,驱散着未成年人的烦躁和郁闷;用一篇篇激扬的文字,激励着高三、初三学子的拼搏与顽强;用一段段温馨的话语,抚慰着家长们的无奈及孤独,为抗疫助力,为学生复学助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利民
编辑:龙琦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