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3月15日讯(通讯员 谢嘉 刘振华)任何企业行业都离不开上下游协同,大小企业齿轮一起转动,产业链条理顺了,产能方能充分开动,形成良性循环。当前,株洲高新区推动复工复产力度不断加大。截至3月12日,株洲高新区已有184名驻企联络员共走访联系844家小微企业,已复工企业725家,复工率达85.90%,企业中复工人数11377人。
小微企业开动起来,是打通产业链复产的最后一环,也是全面复产的必然要求。尤其在产业集群特点显著的新区,小微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化解防疫风险、定制 “减负”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株洲高新区重视解决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痛点,帮扶这部分“小齿轮”转动起来。
主动化解防疫风险
相比起大企业,小微企业厂房小,管理制度又不完备,防疫风险更高。小微企业要复工复产,化解防疫风险是重点工作之一。
走访发现,除了戴口罩、测体温、消毒等基本防护程序,小微企业在防控机制、内部管理尤显薄弱,如办公、生产一体,没有隔离区域,员工又多在厂外吃住。有的厂企遇到员工发热就很恐慌,有的厂企湖北籍员工回来,如何上报也没经验。为此,株洲高新区立足全区小微企业实际,科学安排,充分发挥驻企联络员作用,帮助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切实指导好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帮助72家企业联系口罩、消毒液、额温枪等防疫物资销售渠道,为725家企业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台账,指导725家企业签订复工复产责任书,服务企业“在鄂返株人员”抗体检测、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工作。
——当好复工复产“宣传员”。编纂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措施汇编》200余册,通过驻企联络员积极主动联系,广泛宣传新区政策,有序推动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努力做到“应复尽复、应开尽开”。
——当好企业发展“服务员”。开展“温暖企业”行动,围绕企业员工到岗难、防疫物资紧缺等问题,搭建“入户上门”面试平台,实施“点对点”服务,帮助企业招工,为295名高层次人才送去安全防护包,用情用心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量身定制“减负”措施
受疫情影响,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订单更加吃紧,相应房租、人工开支更加吃力。如何精准减负,体现对小微企业的关怀?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小微企业复工复业复产工作组,构建片区管理模式,镇、街道,集团公司相应成立工作小组,按照“两防两确保”要求,推进小微企业复工复业复产工作。
为强化金融信贷支持、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人员就业、减轻企业负担,株洲高新区出台“十二条”,为企业提供减免中小企业房租、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免中小企业税费等帮扶措施;制定鼓励引进“双创人才”八条政策,包括加快兑现人才补贴、放宽人才认定年龄、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置公寓等措施;制定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的“六条”奖补政策,通过给予复工企业包车补助、返岗员工交通补贴、开通返岗直通车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用工需求等难题。
与此同时,株洲高新区选派184名驻企联络员联系指导844家小微企业,当好服务企业“勤务兵”,了解企业防疫物资、复工复产状况、用工需求等,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有效指导小微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
健全协调处理机制
疫情发生以来,各镇(街道)、园区管理服务机构、小微企业迅速成立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工作机制,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指挥体系,第一时间把疫情防控要求落实到位。
“面临巨大违约风险,幸亏有专业人士帮我们出主意,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湖南赛德欧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玻璃幕墙施工的外墙装饰,因疫情影响,100多名包括湖北武汉等地的外省务工人员无法按时复工,造成工程无法按期交付,公司面临极大违约风险。来自区司法局的驻企联络员李树林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解释工程延期是不可抗力的免责原因造成,只需要向业主单位主动说明情况就可以免除责任。
株洲高新区建立健全协调处理机制,共同推动企业项目加快实施。分层建立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微信群,坚持实行日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作用,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第一时间处理到位。截至目前,株洲高新区收集小微企业反映的311个问题都一一协调解决落实,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注入“强心剂”。
同时,株洲高新区还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现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落实“四早”要求。
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精准帮扶,对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痛点将逐个击破。我们坚信,只要政企同心,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大疫过后,新区的经济一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红网
作者:谢嘉 刘振华
编辑:胡芳zz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