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11月6日讯(通讯员 谢嘉 谢慧)“环境跟原来比完全是两个样,干净整洁,买菜就跟逛超市一样。”近期,耀萱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并对外开放,家住花园一村的刘阿姨早上8点来到市场,细心挑选午餐配菜。
农贸市场超市化、社区便利门店、O2O智慧市场……株洲高新区新涌现的各种卖菜模式,正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根据《株洲市2019年旧城提质行动实施方案》株洲高新区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布局和全面提升“菜篮子”。目前,多米新街中建店升级改造正在进行,株洲市最大的农产品要素交易市场——天纺农贸市场已经完成初步布局,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正在探索“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模式,完善便民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
株洲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说,在建设新时代全域化更高水平文明城市过程中,要以群众得实惠作为最根本的导向,要从农贸市场改造等具体事项抓起,让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天元区区长姚永告牵头组成调研组,对天元区15个农贸市场考察调研,解决百姓买菜难问题,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近日,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市场经营户和市民,就株洲高新区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做法经验、问题、建设管理等方面展开调查。
冲击 | 传统农贸市场“落伍”了
站在小摊前讨价还价,挑着当季的小菜,让卖肉摊主割点瘦肉,最终拎着“战利品”顺利而归……每天一早一晚农贸市场的买菜高峰,对于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场景。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顺利完成并对外开放。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下班逛菜市场”似乎已不太适合上班一族。家住湘银小区的万女士大多时候选择小区附近的生鲜小店买菜,虽然价格比农贸市场略贵,但胜在方便,而且购物环境也不错。不仅如此,她说,要是能买到净菜或者配好的菜就更完美了。
大型超市、连锁专卖店、生鲜超市以及便利店等多种新型业态涌入,成了农贸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家住保利花园的陈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小区刚建时,附近只有一家农贸市场,后来陆续开了两家社区生鲜店,还有微信下单、派送到家的“小区乐”,菜品新鲜且价格公道,她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次数越来越少。
提起传统农贸市场,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车辆乱停放、占道经营等“脏、乱、差”问题。
面对各种冲击和市民新的需求,传统农贸市场谋求变身刻不容缓。
困境 | 理念陈旧、布局失衡
虽然株洲高新区辖区内不少农贸市场地理位置较好,但因为市场硬件老化、市场软件落后、竞争优势丧失等问题,曾是重量级“菜篮子”的它们,出现经营持续亏损现象。
2008年建成的祥云农贸市场,虽然在近年来进行过多次提质改造,但改造成本大、施工难度高、综合管理难等问题,仍是创文重点难点区域。
走访时,有新建农贸市场的业主表示,农贸市场以“卖菜”为主,利润微薄,高昂的租金、管理成则会造成成本升高、菜价偏高。
天元区城区有农贸市场15个,其中6个为近三年新建或者农改超。据悉,大湖塘、德至合、盛世鑫城、耀萱、多米新街中建店5个已列入农贸市场改造范围,耀萱农贸市场是今年完成升级改造的第3家农贸市场,多米新街中建店预计今年11月全面完成提质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
走访发现,一方面,市民对农贸市场确实有需求;另一方面,因对传统农贸市场印象不好,大家都不愿市场建在家门口。选址和用地是新建农贸市场中最突出的矛盾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城区3个办事处农贸市场数量:泰山路街道11个,嵩山路街道3个,栗雨街道1个。布局不均衡,会导致居民买菜不便,菜价自然会高于全市一般水平。
变身 | “升级”市场走品牌之路
作为今年株洲高新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项目之一的耀萱农贸市场,干净、明亮,1245平方米的市场内,设有固定门店62户,临时摊位54个。蔬菜、肉类、家禽、水产、干货等功能区划分明确,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
“以前的菜市场方便是方便,但卫生环境不好,地上污水横流。”家住耀华大厦的林师傅感叹说,现在每个摊位地面设计了排水明渠、暗渠,污水积留的情况不见了,市场里还装了许多风扇,夏天肯定凉爽惬意,不用“蒸桑拿”了。
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农贸市场不仅是一座城市构筑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石,更是衡量都市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因子。
今年7月底,完成升级改造后的德源农贸市场,一楼足以媲美超市,二楼还设置了生活服务区域。虽然菜品在现场摆放量无法和传统农贸市场媲美,但是种类齐全,价位适中,这种以精品农贸市场为基础的社区型迷你商业综合体非常受市民欢迎。迅速兴起的合花、德源、绿也鲜等农贸市场品牌,正在积极地随着高档楼盘的扩张而开拓市场。而“多米新街”品牌走的是另一条路子,该企业在株洲高新区打造了3家连锁农贸市场,利用公司整体优势,直接对接农产品基地,能实现同区调货,还能做到农产品的溯源。
呼吁 | 小小“菜篮子”考验大智慧
连日来走访调查,记者发现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呈现出的清新风貌扑面而来,逛菜市场听得最多的就是“变大了,变干净了,变漂亮了”。
据悉,株洲高新区将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并积极探索农贸市场国有化思路。对于农贸市场综合化发展,鼓励采用多种业态,如餐饮业、服务业和住宿业发展的农贸市场。同时,引导销售农产品的商业企业采用“互联网+菜市场”的模式,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无缝流通和“从产地到日期”有效溯源。
市民在市场挑选蔬菜。
“农贸市场与供水、供气和公交事业一样,是一种特殊的商业形态,它首先是老百姓的‘菜篮子’,其公益性、福利性大于商业性。”天元区商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城市品质的提升工程。
为建立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提升管理积极性,天元区2018年年底制定了《天元区城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明确规定,进行月度、季度评比和奖励,且全部奖给市场业主,对长效管理不到位的市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设立奖金奖给其农贸市场主管部门(单位)。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谢嘉 谢慧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