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4月17日讯(通讯员 刘琼 罗国艳 宋玺)在株洲市中心医院,有这样一群护士,他们每天被无菌手术衣、帽子、口罩包裹得严严实实,柔弱的肩膀支撑起手术室中最繁琐、最严谨的工作,与医生一起保证了每台手术的安全与成功;他们爱发明创造,解患者烦忧,几年下来,该科室已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认证。他们就是手术室护士,被称为“无影灯下守护生命的天使”。
近日,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护理团队。
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奖牌。
狠抓培训 每位护士掌握上千种医疗器械的使用
手术室作为一个为病人提供手术和抢救的场所,是一个特殊的临床科室。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担任医生的左右手,还要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我们科室护士的培养周期至少要5年,期间他们需接受层层考核。”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陈娟介绍,该科室护士除了必须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还要熟悉所有手术的步骤和操作要点,这样才能娴熟而默契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据悉,目前,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拥有74名护士,其中有21名男护士、5名副主任护师、22名主管护师,70%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在职研究生4人,已毕业1人。面对日益复杂的手术类型,不断更新的手术设备、器械,他们如何应对挑战?
狠抓教学培训,提升业务素养是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团队一以贯之的做法。对新护士进行每周一次的理论及现场教学、每月一次的理论考核,并由专科组长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及时发现盲点并改进;对进入科室2年至7年的护士,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培训及考核。
除了在院内培养,手术室护士还“走出去”博采众长。每年,该科室都会选派4至5名护士前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国内顶尖医院进行跟班学习。
“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方法,让手术室护士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陈娟介绍,如今,每位手术室护士至少掌握了100多种医疗仪器设备及上千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并且熟悉多个外科的手术方式。
手术室护士正在进行安全核查。
规范流程 洗手、安全核查成了护士的习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手术室,任何一个细节都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只有规范标准流程,才能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举例来说,一台简单的手术要准备50多件器械。别看它们样子差不多,用途、功能、传递方式都不同。”陈娟介绍,每台手术中需要用到什么手术器械,手术室护士都会提前在脑中列个清单,和医生沟通,术前全部备好。除了准备,护士还要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小到每一颗螺丝,每一个锯齿、每一块纱布的数量与完整性,大到各种仪器设备。
而这只是手术室规范标准流程的一个缩影。为了降低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发生,该科室组织拍摄了穿脱无菌手术衣、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清点手术器械及规范手术器械摆放等标准操作视频,举办了科内特殊手术体位摆放、心肺复苏等操作比赛,通过科室岗位技能竞赛,规范全科护士在摆放特殊体位及急救技能的操作标准。此外,该科室还制定了专科手术配合评分标准,从术前准备、术中实施、术后料理规范相关操作流程。
日复一日的高标准要求锻造了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在湖南省举行的2015年手术室操作技能竞赛株洲地区分赛中,该科室囊括了株洲地区手术室操作技能竞赛的一、二等奖,荣获湖南省三等奖;该科室承办并参与了2017年、2018年株洲市《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授课选拔赛,并于2017年斩获一等奖及二等奖,2018年囊括了株洲市授课选拔赛的前五名。
发明创新 已获得5项全国专利认证
4月10日早上,株洲的室外最高气温仅15℃。在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正在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朱女士却感觉很温暖。手术室科室成员柳成孟发明的“套手袋”,将她手术中裸露的手臂、胸部包裹住,让她更加舒适、顺利地完成了手术。
“过去,患者的手术部位需要裸露,其他部位也仅是铺上薄薄的几层无菌手术单,术中的低体温不仅容易使患者耗氧增加、心率增快等,也会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陈娟说,如何保障患者术中保暖,又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这是她与同事长期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斟酌,2017年,科室成员柳成孟想出了缝制“套手袋”的点子,该发明应用于临床后,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好评。
这样的发明创造在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并不鲜见。
针对围术期手术病人的体温管理,该科室成立体温管理小组并发明制作特殊的“围脖”,不仅保护手术患者的隐私还增强其保暖性;针对经皮肾镜手术需要用大量的3000ml冲洗液而易导致患者低体温的问题,柳成孟发明了一次性洞巾+一次性脑科手术膜在PCNL手术中的改良铺单法;为预防俯卧位手术患者出现压疮问题,陈娟将湿润烧伤膏联合凝胶垫使用并发表成文,成功申报市级科研课题……一系列发明创造在手术室不断涌现,该科室护理用具得到了改良,工作流程得到了优化。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正是对手术患者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集思广益,才有了这么多的发明创造。”陈娟说,目前,该科室成员已获得了5项国家专利认证,还有6项专利正在申报中。
手术室开设儿童等候区。
情系患者 护士让手术室“暖暖”的
早教机、小汽车、变形金刚、漫画书……这可不是哪个小朋友的玩具箱,而是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小患儿们的“专享”。
4月3日,5岁的小乐因左侧腹股沟疝气需要手术,在妈妈的陪伴下刚进入手术室的儿童等侯区,护士们就将玩具和早教机放在了他的面前。
“阿姨,我要看超级飞侠!”刚刚还在掉眼泪的小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立马停止了哭泣,开心地看起了动画片。
在妈妈的陪伴和护士阿姨们的安慰下,小乐渐渐放松了紧张的情绪。趁他的注意力被精彩的动画片吸引,麻醉医师为他顺利实施麻醉,随后手术顺利完成。
“面对陌生的环境,冰冷的手术器械,不少大人都会紧张,更别提小孩子了。”陈娟说,为安抚小患者,手术室特意开辟了儿童等候区,准备了各式玩具、绘本及早教机,允许患儿家属术前进行全程陪同。
事实上,市中心医院手术室的暖心举措其实并不少。为防止患者出现术中低温,护士会对静脉输入液及冲洗液进行加温;为缓解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巡回护士总是礼貌性的问候患者并介绍自己;为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在病人等候区设立接待岗,专为手术病人进行静脉穿刺;针对特殊体位要求的患者,专科组长及巡回护士在术前一日进行试摆,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手术负担,有效规避风险。
这些暖心的举措也赢得了不少点赞。“没想到冰冷的手术室里还有贴心的白衣天使,原来医学也是有温度的。”不少患者感慨道。
专科建设 多措并举提高手术配合能力
假如将主刀医生比作是冲锋陷阵的战士,那么,手术室护士就是前沿阵地上警惕的“哨兵”。
近年来,专科建设已成为市中心医院增内涵、强实力的一大重要举措,同样也成为该院手术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如何加强专科建设,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手术室多措并举,亮点频出,完善了管理制度,科室采取民意调查、层层选拔、综合测评等方式,选出了九大专科组长和副组长,实行层级管理和专科专制,由科室领导带领专科组长渗透融入到科室管理带教中;制定了相关手册,近年来,该科室先后制定了《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专科手册》《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株洲市中心医院手术室进修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对所有开展的手术配合进行统一流程规范,指导护理人员开展同质化的手术配合,保证患者安全等。
此外,该科室还选派了一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手术护士与消毒供应中心对接,根据各个专科的需求,对所有的手术器械以图配文的形式制定成册,并及时将信息反馈于手术室微信群,以保证手术器械的有效使用,确保日常手术有序的开展。
护士合影。
古道热肠 每年有10余人捋袖献血
2018年9月26日清晨,天空飘着细雨,市中心医院前坪广场上却早早搭起了帐篷。早上8点30分,结束晚班的手术室护士尹露赶紧来到现场,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我们常年奋战在一线,更懂得血液对患者的可贵。献出一份热血,就能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尹露说。
在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像尹露这样捋袖献血的护士并不少。据统计,每年,该科室都有10余人参加无偿献血。
像这样的医者仁心故事在手术室也不少。 2017年,手术室主管护师黄刚主动请缨,与该院10余名医生远赴西藏扎囊县人民医院进行医疗援助。
2017年7月初,一名藏族患者因胆囊结石伴胆囊炎,需进行腹腔镜手术。然而,人员有了,仪器有了,可是当地医院却没有连接气腹机和吸引器的硅胶管。面对这一困境,黄刚立即向护士长陈娟求助。随后,陈娟立即托人将硅胶管带到扎囊县。
2018年7月12日,在市中心医院麻醉医师李立新、手术室主管护师黄刚等成员的配合下,该手术顺利完成,而这是扎囊县历史上的第一台腹腔镜手术。
近年来,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屡获嘉奖,2015年与2017年荣获先进工会小组、先进集体、优秀护理团队等荣誉称号。2016年荣获株洲市巾帼文明岗,2018年荣获湖南省巾帼文明岗、株洲市优秀护理团队、株洲市中心医院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
生命第一,患者至上,这是他们一直秉承的理念;用心服务,用爱护理,这是他们一直坚守的原则。壮志行万里,中道不辍足。新起点,新征程。今年,市中心医院手术室将不忘初心,锐意进取,怀天使之情,展巾帼风采,当好百姓健康的守护者。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刘琼 罗国艳 宋玺
编辑:苏莉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