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用心帮扶,他深情驻进了百姓心田
2019-03-22 15:20:37 字号:

用心帮扶,他深情驻进了百姓心田

红网时刻株洲3月22日讯(通讯员 张洁 邓立平 龙忆琳 黄炎)“李队长,我今年73岁了,只大哭过2场,第一次是儿子去世时我大哭了一场,第二次就是听说你离开石均塘村了。”3月18日,在醴陵市石均塘村葡萄岭组,躺在床上的贫困户杨渭贤拉着株洲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李政的手哭道。“老杨,你放心,我现在虽然不在村里了,还是会经常回来看你的。”51岁的李政也湿了眼眶。

1111.jpg

离开石均塘村的李政依然不时看望放心不下的贫困户杨渭贤。

李政驻村3年多,每年超过260天住在村庄,把贫困户当亲人,把驻村当故乡,带领石均塘村成功脱贫,与贫困户之间的暖心故事数不胜数。对于他的离开,群众万分不舍:“你去了下一个村,也是咱们村的‘荣誉村民’!”

一张简单的手绘地图,标注了54个贫困户的地址

2015年10月,在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工作的李政,被组织上派往醴陵市茶山镇石均塘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石均塘村总人口27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户178人,村里经济极不活跃,全部农耕,人均收入较低,脱贫任务重。

一个弯接着一个弯,一个分叉路口走完,又一个分叉路口。初次走进石均塘村的人,往往很容易迷失在曲折山路中。“小心,这里有个坑!”“前面这个分叉路口左转后,车进不去了,只能步行。”作为一个外地人,李政甚至比当地“土著”更加熟悉地形:“为了工作方便,我就自己手绘了一张村子的简单地图,并对贫困户居住地一一用红笔进行了标注。”在扶贫路上,他发生过3次险情,有一次,只差几米就要被逆向行驶的一辆大挂车迎面撞上,差一点就倒在了扶贫的路上。

扶贫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帮扶,关键在于“精准”掌握贫困户的情况。带着这份简单的手绘地图,李政的脚步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对各户的人员结构、健康情况、劳动力状况、居住情况、收支情况等进行了归类建卡,同时根据石均塘村和贫困户的实际,将帮扶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分类,制定实施“一户一策”和“一户多策”的帮扶措施。

去年9月26日的晚上,放心不下贫困户的李政,又走在了去杨渭贤家的山路上。杨渭贤是个苦命人,儿子早逝,自己又患上多种疾病。虽然他家已经落实了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等政策,但家里只剩下他和68岁的妻子刘细祥居住,日子孤苦。看到杨渭贤在秋天还盖着单薄的被子,一阵心酸涌上李政的心头。二话不说,他当即返回村上的驻地,把自己盖的鸭绒被送给了他,温暖了老人的身体,同时温暖了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要是没有你,我可能早就不在这个世上了”

11.jpg

李政扶村民出门晒太阳。

“老周,来,我来扶你到屋外去晒晒太阳。”3月19日下午,在石均塘村西冲组,李政小心地扶着74岁的独居贫困老人周小乔,让他在户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阳光。

“李队长,说句掏心窝里的话,要是没有你,我可能早就不在这人世了。你要是一直在我们村该多好啊!”周小乔真心不舍李政的离开。

老周早年离异,子女都随妻子生活,年老多病的他一人独居。李政担任驻村队长以来,对这个老人格外上心。2016年6月,株洲进入汛期,石均塘村连续降雨。“不知道老周家情况怎么样?”6月30日晚上,在手机微弱的照明下,李政和两个村民在泥泞的山路上步行了1个多小时,才来到周小乔家。此时老周租住的土坯房后面的山坡已经出现了严重塌方,泥土已经冲到了墙基,情况非常危急。李政立即带领村民把老周从危房中搬离出来,并把老周安排在安全的地方居住后才离开。后来,李政帮老周落实了危房改造政策,让老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2017年11月,老周突发中风,做手术没人签字,李政周末驱车从株洲市区赶过来,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在他心里,“荣誉村民”的证书分量最重

111.jpg

石均塘村村民为李政授予“荣誉村民”称号。

去年,李政被调往株洲市扶贫一类重点村醴陵市茶山镇梅霞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10月15日,在石均塘村的党员群众大会上,李政含泪与参会人员做了简短的道别。“李队长,你就留在我们村多干几年吧!”会场骚动不安,村民们万般不舍。通过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决议,石均塘村村支部授予李政“荣誉村民”称号。尽管李政得过株洲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醴陵市“最美扶贫人”等荣誉称号,但在他的心里,这张“荣誉村民”证书分量更重:“因为它代表了老百姓最质朴的心。”

来源:红网

作者:张洁 邓立平 龙忆琳 黄炎

编辑:龙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