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1月10日讯(通讯员 彭鹏)糖糖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以前的糖糖乖巧懂事,读书从来不用家长操心,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是,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糖糖的成绩却是一落千丈。
这让糖糖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后,老师的一句话让他们坐立不安:“这个学期糖糖在课堂上经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不知道是没有听懂还是听不到。”
听不到?糖糖父母越想越急:糖糖平时看电视时喜欢将电视机声音调得很大。搞不好还真是糖糖听力有问题。
于是,父母带着糖糖来到株洲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过检查后,糖糖父母惊呆了,他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而且病情还很严重。
听力检查提示双耳中度传导性耳聋,电子耳镜检查发现双耳鼓室积液,X片及电子鼻咽镜检查可见腺样体肥大,堵塞了后鼻孔4/5以上。
据糖糖父母回忆,糖糖一直有睡觉打鼾的表现,去年糖糖曾有一次患过重感冒,期间还有耳朵疼痛,晚上睡不安稳,可是第二天耳痛就缓解了,全家人也就没有再放在心上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可能听力就下降了。
这次就诊,医生为糖糖进行了药物治疗,但听力并没有得到改善,在住院行腺样体等离子消融切除及双耳鼓膜切开置管手术后,糖糖的听力才算恢复了正常,睡眠也明显改善了。
何为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
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
中耳炎喜欢欺负小朋友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半的不满一岁孩子都得过不同程度的中耳炎。
这是因为小朋友的鼻咽腔狭小,咽部扁桃体淋巴组织发达,咽鼓管又短又平,加之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一旦感冒引起鼻腔黏膜水肿,极易堵塞咽鼓管,造成鼓室负压,继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再而,家长们往往喜欢用两手指捏住孩子两侧的鼻翼,让孩子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错误的擤鼻方法反而加重了患病风险。这样做可能鼻咽压力加大,迫使含有大量病毒、细菌的鼻涕进入中耳内。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听力下降
大一点的小朋友可能会主动跟家长诉说耳痛及听力下降的感受,但是大多数小朋友并不能完全叙述清楚,我们只能通过下面一些表现去观察了解。
孩子可能会诉说“耳朵闷闷的、感觉耳朵里像塞了一团棉花、耳朵嗡嗡作响”等。
稍小的小朋友和父母说话时“装聋作哑”、“不理不睬”或者反应越来越迟钝。
看电视时,声音总是调得很响。或者总爱往电视机前凑?
有的小朋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和小朋友玩,学习成绩也有下降。
更小的小朋友还会出现夜间哭闹,睡得不踏实,常常夜间醒来哭闹,挠耳朵、睡觉用头蹭枕头等。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首先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罹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特别是预防感冒。由于儿童抵抗力较差,较容易染上感冒。在小朋友感冒期间,如果鼻塞、流鼻涕等鼻部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适当使用鼻减充血剂,以减少鼻黏膜充血和鼻甲肥大的发生,从而避免咽鼓管受压迫。
除此之外,儿童感冒时常会有流鼻涕的现象出现,家长应使用正确的方法为小朋友擤鼻涕,以起到预防中耳炎的目的。
正确擤鼻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样方法再擤另一侧。
其次是患有严重感冒、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小朋友,尽量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因为在飞机起飞降落时,由于气压的变化,容易导致航空性中耳炎。洗澡或游泳时也要防止呛水,潜水也是同样的道理。
最后是当怀疑小朋友听力下降时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行听力检测及声导抗检查以及相关的进一步检查。及时就医解除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的病因。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彭鹏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