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7月25日讯(通讯员 赵金亮)7月23日上午,看到我朝他家走去,正在整理破烂的胡桂祥连忙起身打招呼。
今年50岁的胡桂祥是船湾镇四方居委会贫困户,身材矮小,手残,体弱多病;妻子智力残疾;哥哥胡明祥,55岁,同样矮小且体弱多病。政府为他家落实了享受医疗救助和低保等扶贫政策。平时,通过捡破烂补贴家用。
第一次上门时,印象极为深刻。
胡桂祥家的简陋、陈旧,老式砖木结构房子,阴暗潮湿,厅屋内空空荡荡,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什,床铺是旧的,电视机也是旧的。屋里的电线七零八乱地随处搭着,接口不规范,有的接口处还裸露在外,电线老化,存在较大的用电安全隐患。当时,他正从500多米远的地方挑回一担饮用水。
面对家庭的贫穷,胡桂祥情绪有些低落。
我决定从解决水电难题入手,给他家送上温暖的阳关,燃起他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7月5日,胡桂祥家里安装好了规范安全的电路,屋子里显得亮堂多了。
通过反复协商,在附近邻居家的进中加了一个水泵,安排专人,帮胡桂祥家规划线路,安装自来水。几天后,拧开水龙头,望着白花花的井水欢快的奔出来,胡桂祥用手捧着凉凉的井水,喝了一口:“真甜!”
水电项目共花了2500元。资金虽然不多,但却用在了刀口上,为胡桂祥家解决了实际困难,改善了基本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胡桂祥的精神面貌较之前好多了:“放心,我们兄弟两一定好好努力!”
有人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一幸。
我想,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激发内生动力的方法自然就要因户精准施策、因人而异精准帮扶。驻村帮扶,就要找准突破口,从贫困群众最为关切、最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让他们感受到最真诚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与他们的感情融通,才能赢得他们的的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困难群众一道,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小康路上不拉下一个贫困户”的目标。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与之沟通,看看再找条什么合适的途径,帮他增加经济收入。
来源:红网
作者:赵金亮
编辑:颜洪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