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芦淞区人大:产业一线建站点,激活服饰发展“新引擎”

芦淞服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接待群众。

株洲市芦淞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积极响应“在产业链上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号召,建立芦淞服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人大代表联络站赋能服饰产业发展”的特色模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创新实践中落地生根。

以建为抓手,推进阵地提档升级

芦淞服饰产业是株洲传统优势产业,对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助力解决服饰产业发展难题,加快推动服饰产业发展,芦淞区人大常委会于2017年建立服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络站最初是位于区市场服务中心一间12㎡的办公室,2024年进行了提档升级,搬迁至意法时尚中心,搬迁后的联络站有三个方面的提升。

距离更近。市场服务中心和芦淞服饰市场群有一定距离,位置比较局促,停车很不方便,搬迁至意法时尚中心后,代表联络站就融入了服饰市场群,附近的商户在店门口就能找到联络站,可以随时到站里坐坐,反映从业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零距离服务服饰产业从业人员。

功能更全。升级后的代表联络站占地80㎡,整体布局更合理,环境更温馨,站内设立办公区、会议区、接待区、展示区、阅读区、履职档案管理区6个功能分区,配备立式竖屏一体机。工作人员办公和值班有了专属区域,代表常态化进站履职有了重要阵地,代表履职风采得到更好展示。

覆盖更广。代表联络站拓展了驻站代表的层级、代表数量和行业范围,吸纳24名省、市、区人大代表进站服务,涵盖服饰、金融、司法、税务等行业,站内工作人员也由2名增加至5名,全方位服务于包含38个专业市场、4个服饰产业园区在内的各类从业人员20余万人。

以管为重点,确保履职规范有序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为推动代表履职阵地高效规范有序运行,芦淞区人大常委会立足服饰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建立“链上建站、数字赋能、清单管理”三大运行机制,着力打造民情民意的“聚集地”,服饰产业的“服务站”。

链上建站,零距离履职。联络站制定了指导规范和工作制度,明确了驻站代表及联络员的职责,确保站内工作有章可循。结合芦淞服饰产业实际,采取“联络站、专业代表小组、联络服务点”履职模式,将驻站代表划分为生产制造、设计电商、专业市场、产业配套4个专业代表小组,在重点服饰企业、重点服饰专业市场及服饰行业商协会设立联络服务点,形成“一站多点”工作体系,让专业代表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活动破解专业问题,全力助推芦淞服饰产业发展。

数字赋能,智慧化履职。联络站把数字化融入日常工作,拓宽了意见收集、履职管理新路径。坚持“云上接待”,通过“您码上说,我马上办”微信平台,“全天候、零距离”受理意见、建议,实现互动交流;实行“双码秒办”,通过设在服饰专业市场及重点服饰企业的站点码、代表码,方便服饰产业从业人员“键对键”表达意见,驻站人大代表快速办理、及时反馈;落实“数字建档”,建立“四册”“五簿”“一代表一档案”履职管理资料,录入数字化档案库,实现人大代表名录、人大代表风采、人大代表活动等内容“一键获取”。

清单管理,闭环化督办。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凝聚作用,通过“三项清单”,规范事项分级分类处理流程,建立闭环督办机制,全面提升了联络站工作质效。工作人员每周二、周四轮流值班,站长每半个月组织相关人员,梳理代表在驻站接待、走访交流中收集的意见、建议和平时生产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逐条整理,形成民意清单。通过核实商议、分类处理,形成责任清单,属于街道职责范围的,由街道相关部门进行办理,需要区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的,由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转交至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再由人大专门委员会于2日内交办区政府各部门,以“局长·代表面对面”“代表吹哨、部门报到”等形式办理,推动“一站式、全过程”监督。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代表以及提出意见建议的服饰产业从业人员,形成问题落实清单,定期在联络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以用为目标,保障活动提质增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产业有所需,代表有所应。联络站始终锚定服饰产业,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和服饰产业发展难题,精心组织活动,回应群众需求,积极献言献策,助力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心组织活动,凝聚良好氛围。联络站组织驻站代表参与驻站接待、学习提升、视察调研、代表小组活动,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工作实效。依托区人大讲堂,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单晓明、市委党校教授陈丽霞等为驻站代表授课。针对市场存在跑账赖账、买卖合同纠纷、劳动用工等法律问题,联合法院、检察院开展送法进市场活动,助力服饰产业从业人员筑牢经营安全防线。组织驻站代表到欧微智能工厂、狐轩服饰、素白服饰、芦淞市场群进行视察调研,参与“千亿服饰、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司法进站,防范化解市场债务风险”等主题视察调研,进一步凝聚驻站代表力量,提升履职能力。

回应群众需求,化解市场难题。驻站代表积极主动作为,回应群众需求,对驻站接待、生产生活中收集的问题,坚持多方联动,切实推动问题得到解决。比如,积极协调市场管理方和相关部门,落实成都六姊妹600万余元铺面返租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投资人经济损失;呼吁开通T78路公交车,连通市场和生产区,解决沿线居民出行问题;全国、市、区人大代表协同发力,推动福鑫南郡小区消防设施缺失、1572户居民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等问题得到解决;开展普法宣传进市场,提醒服饰产业从业人员增强防范意识、制订资金回笼计划,严格资金回笼程序,市场群客户跑账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动淞达市场安装室外疏散楼梯,有效降低消防安全隐患;推动三角叉巷护栏安装,维护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呼吁对市场群进行提质改造,修复破损路面、增加公共停车位、纾解交通拥堵。大事小项,如数家珍,都让芦淞市场群有了新变革、新气象,服饰产业从业人员和人民群众也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产业发展。驻站代表张洪涛、李玉龙、徐晓菊、闵昆鹏等人发挥专业代表优势,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关于引导服饰产业链合理化、差异化布局的建议》《关于加快芦淞市场综合营造的建议》《关于铁东路加快建设尽早拉通的建议》《关于大力推动株洲本土原创服装发展的建议》等代表建议30余件。部分代表在提出建议、视察调研基础上,形成《关于加快服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芦淞市场群区域停车难问题调研报告》《关于芦淞服饰品牌培育的调研报告》《芦淞服饰产业发展困境及破题路径研究》等调研报告7篇,为优化服饰产业营商环境,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提供决策依据。

在多年实践探索中,芦淞服饰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总结提炼出一套当好“六员”、坚持“七拥有”的履职法宝,涌现出一批心系群众、履职积极、成效显著的优秀代表。代表联络站人气越来越旺,仅从2024年9月新址揭牌以来,接待来访群众26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40条,成功调处纠纷35件,向相关职能部门转办意见和建议24条,联络站工作质效得到全面提升,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为带动全区其他代表联络站更好发挥作用,推动芦淞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人民之友

编辑:苏莉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