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宝宝们,快看这王十万黄辣椒,色泽鲜亮,香辣味浓,地道家乡味!”近日,在渌口区龙船镇河包村的“同心圆直播间”里,统战干部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下简称“新阶人士”)搭档出镜,热情推介本地特产。直播间内,“统战助农”“家乡好味”等关键词刷屏不断,订单纷至沓来,真正实现了“手机变新农具、数据变新农资、直播变新农活”。

这是株洲将43万名新阶人士“组织起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株洲围绕提升覆盖面、吸引力、活跃度与贡献率,推出一系列全省首创举措,推动新阶人士从“有组织”走向“有活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破圈出道”。
破局:“织网”行动,从“无人管”到“有娘家”
作为工业重镇,株洲新阶群体规模庞大,但过去长期面临“有组织、无联系”的困境——各级新联会会员人数不足总数的2%。
找准症结后,株洲用一场“织网行动”破局。
这张网,纵向直达基层。在实现市县两级新联会组织全覆盖后,将触角延伸至街道、社区和园区。荷塘区月塘街道、天元区动力谷园区等基层新联会分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目前还有18个基层组织正在筹建,全力打通联系服务新阶人士的“最后一公里”。
这张网,横向精准覆盖。紧扣轨道交通、航空动力、陶瓷、服饰等“3+3+2”现代化产业体系,株洲“把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同时,“把组织建在行业领域”,成立全省首家网络人士分会和文艺家分会,为自媒体大V、网络作家、自由书画家等建起“娘家”。
在持续“织网”中,株洲创下全省四个第一:成立第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建立第一个政协特邀(新的社会阶层)活动小组,出台第一个市级实践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建立第一个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之家,并率先出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在芦淞服饰市场群,依托38个专业市场2000多家服饰企业,建立新联会天泽华丽市场分会,有效覆盖近万名服饰产业管理技术人才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一名“90后”服装设计师感慨:“分会不仅组织供需对接,还帮我们解决了版权维权难题,让我们有了依靠。”
凝心:“倍增”计划,从“单打独斗”到“价值共创”
组织建起来,如何避免成为“空架子”?株洲的答案是:以事业凝聚人、以榜样引领人、以服务温暖人。
一场“会员倍增”计划席卷全市。通过“组织推荐、团体带动、品牌赋能”三管齐下,市新联会会员数量从5年前的1054名跃升至逾6500名,系统联系覆盖超5万人。市律师协会等12家行业协会成为团体会员,发展团体会员5000余名,实现“吸纳一个、带动一片”。
事业聚人。“统战工作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体系”、新阶人士“三百三助”“统战赋能助营商”等品牌活动全年开展200余场,吸引千余名新阶人士加入。
榜样引人。积极推荐优秀的新阶人士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聘任一批有专长的新阶人士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营商环境体验官。
服务暖心。建立会员诉求办理和领导干部联系代表人士制度,累计帮助解决行业准入、行政审批等难题160余件。
更可持续的,是一个“价值创造、利益反哺”的闭环。通过资源对接会促成的合作项目,会员自愿捐赠部分利润作为会费,市新联会借此“造血”10万余元,实现从“活动型”向“事业型”的转变。
赋能:“标准”运转,从“建起来”到“活起来”
株洲的创新实践,体现在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组织生态,并让这个网络不断扩容提质。
建好组织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其高效运转?株洲以一套组合拳赋能。
立标建制,出台《株洲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南》,推行会员积分考核,将活动参与、实际贡献作为评优评先及政治安排的依据。
筑巢引凤,投入170余万元,打造“新联之家—实践基地—新阶驿站”多层次阵地,全市24个特色鲜明的实践创新基地中,有7个入选省级基地。
创新造血,建立内部资源共享机制,动态匹配“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市新联会已促成内部合作12项,每年通过促成合作“造血”会费10万元以上,有效增强了组织的自我运转能力。
这些机制让新阶人士从“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创造”。在石峰区响石岭街道,律师、新媒体人士等联动社区工作人员,成立协商议事、志愿服务、经济发展等六个“幸福株洲”同心圆工作室,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统战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渌新荟”实践创新基地,整合110余家高新企业组建的70余人科技专家顾问团,正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贡献:“三百三助”,从“生力军”到“主力军”
7月30日,株洲市新阶人士“三百三助”县区行暨“一村一品一主播·同心筑梦新农村”活动走进炎陵。本地网红刘扯白、黄晶、李桢化身推荐官,为炎陵黄桃热情“打Call”。
组织的活力,最终体现在服务大局的实效中。株洲广泛组建“百名网红”“百名专家”“百名志愿者”三大服务团,开展“三百三助”活动,让新阶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
“百名网红助产业”:聚焦陶瓷、服饰、黄桃等特色产业,开展直播带货、带岗、带景等“五大行动”,累计直播近千场,观看量超2.6亿人次,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3亿元。
“百名专家助企业”:由博士、海归、高级职称人才组成的精英团队,开展“辅导育苗、巡诊纾困”等行动,协调推出授信总额60亿元的“新阶贷”,为中小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00余项,助力多家企业上市挂牌。
“百名志愿者助基层”:深入基层提供法律、文体、医疗与关爱服务,累计为超万名留守儿童开设公益讲座,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近1300起。
“我们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这座城市共同的建设者。”一位新联会成员道出了43万名新阶人士的心声。当每一个“新”力量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株洲这座制造名城,正焕发出更加澎湃的发展动力。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刘琼 陈飞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