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参考消息特稿丨“中国北斗”成为全球共享“时空引擎”

人形机器人背着“时空背包”穿行户外,无人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载客穿行闹市……十一前夕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的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下称“北斗峰会”)上,北斗新应用、新业态让纷至沓来的各国宾客啧啧称奇,人们亲眼见证北斗精准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从“试用”“能用”发展到“好用”“常用”,成为助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提升的高质量全球共享公共产品。

目前,服务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北斗系统及相关技术,凭借“厘米级定位”“毫秒级感知”“纳秒级授时”的卓越性能,将服务场景从大地拓展到太空。未来,北斗作为人类时空信息技术的一支中坚力量,将继续改变世界对时空的感知,成为助推新兴技术革命和赋能未来发展的“时空引擎”。

北斗“进阶”拓展核心技术

“北斗设备展厅令人大开眼界,让我深感人类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创造力没有边界!”走进北斗峰会现场,来自美国的安玛莉·理查德这样描述观展时的惊喜。

走进株洲国际会展中心,轨道交通装备、无人水面艇、大中型无人机等实体设备一字排开,长三乙火箭模型、“奋斗者”号深潜器,以及“北斗云尚巴士”“智轨列车”“快递无人机”“北斗穿戴”等大批高端应用模型或实物也陈列其间,直观展现北斗在“陆海空天”领域的广泛应用。

9月24日,观众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上参观。(陈思汗 摄)

北斗应用体验的场景,则延伸到株洲市这座“制造名城”与“北斗之城”的街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能的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可以载客在闹市区里穿街走巷。人们只要下载并打开哈啰手机App,选择自动驾驶,就能像打网约车一样选择智能网联汽车出行。不设固定线路和站点的“北斗云尚巴士”,问世不到一年已服务14.4万人次。乘客只需使用小程序即可查看巴士位置,下单享受个性化出行服务。据专家介绍,这种“需求响应+动态拼单”功能,靠的就是北斗系统、惯性导航、车联网与大数据算法等技术。

卫星导航系统及建立于其上的时空信息技术与产业,是科技实力与发展能力的核心要素。株洲北斗时空信息研究院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北斗系统自问世以来,经过不断技术迭代与发展,已经在支撑关键基础设施、赋能数字经济等重要领域充当“顶梁柱”。本届北斗峰会上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达5758亿元。当前,北斗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GALILEO)等系统一道,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时空引擎”。

“北斗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应用规模近5000万台套,在手机、汽车等消费领域的应用保有量突破20亿台套。”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相里斌在北斗峰会开幕式上列举了一系列数据。

此次北斗峰会还集中发布和展示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北斗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其中,金维集电创新研究成果“北斗好芯”等芯片集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高精度等特点于一身,充分发挥北斗系统覆盖全球高精定位能力、可提供全球短报文服务等优势的融合模组也形成了产品矩阵;华大北斗的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首次捕获卫星信号的时间不超过两秒;千寻位置的MC382系列产品,以自研芯片为“底座”,突破行业瓶颈;武汉大学和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低空经济·天鉴操作系统”,助力实现空域集约化利用,衔接空管、通信等系统。

种种现象无不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北斗产业价值链开始由最初的“试用”“能用”向“好用”“常用”乃至“必用”跃进,其主要表现为“三化”——基础设施公共化、能力服务订阅化、价值交付场景化。随着北斗时空数据逐步成为可确权、可定价、可流通的核心生产要素,商业模式进入了“生态共建、场景裂变、多元分成”的新境界。

从基础设施的时空基准搭建到重点产业的全流程渗透,北斗系统以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的独特优势正在赋能千行百业的“智慧中枢”,为各行业打造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应用的全链条时空服务,推动产业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每一项成果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精彩的北斗“赋能故事”:

在交通这一“时空敏感型”产业,北斗赋能覆盖“上天下地入海”全场景。在民航领域,从起飞滑行到巡航降落,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全程护航,实现地面对飞行状态的周期精准追踪;在轨道交通领域,列车能够自主获取实时位置信息并动态调整运行状态;在地面交通中,车载终端与北斗地面增强装置等联动,在弱信号环境下不仅仍能保持定位,还可获得路况优化、盲区预警等服务;在浩瀚海洋,北斗赋能极地科考、远洋通信、海洋牧场、海上救援等,构建起全域感知的海洋动态监测与智能海上救援体系。

在农业生产中,北斗推动智慧农业迈入全链条数字化。数据显示,我国农机北斗终端应用数超百万台/套,依托农机大数据平台可实时整合作业轨迹与设备状态,实现跨区域调度与远程运维,构建“耕-种-管-收-运”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

在工程施工领域,北斗以“高精度+智能化”破局。合众思壮的北斗高精度挖掘机智能施工系统,铲斗定位精度达厘米级,可三维图形化引导精准作业,能保障24小时作业,搭配数字化管理平台还可实时回传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在智慧城市领域,北斗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依托北斗构建的城市“天地协同”监测网络,整合多维度数据,可精准预判风险和提供分钟级预警。

北斗“出海”提供公共产品

本届北斗峰会吸引了29个国家、国际组织组团参会。虽然展场面积较往届扩大了许多,但展位仍然“一席难求”。峰会举办的不少专题论坛,连过道都挤满听众。原先很多人将北斗当成一个学术成果,错失了很多产业应用的机会,如今想尽快补上这一课。

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EO许冉在北斗峰会上介绍,仰仗北斗让供应链“看得更清”“运行更稳”和“走得更远”,京东得以在全球范围更好发展经营业务。比如,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全球覆盖能力,京东加速推进国际化业务布局:在沙特,应用北斗智能配送系统,有效克服了沙漠地区的导航难题,实现了精准可靠的末端配送服务;在欧洲,大幅优化了干线运输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显著缩短了跨境包裹的履约时间。

9月24日拍摄的行驶在株洲街头的“智轨列车”(苏晓洲 摄)

《蓝皮书》介绍,截至2025年,北斗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其中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北斗系统相关服务及产品,全球北斗功能移动终端覆盖率超50%。国际标准对接也取得进展,北斗已被纳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11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本届北斗峰会22个重大签约项目包含了多个国际项目,标志着北斗规模化应用加速突破地域限制,从“国内深度渗透”迈向“全球价值拓展”。

在泰国,通过签署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站协议,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将逐步涵盖农业灾害预警、交通、电力、环境等多个领域。

在东帝汶,中国应用北斗技术的农机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适配当地水稻、玉米等生产需求,有效提升耕作效率。

在中亚,“萨雷兹湖乌索伊大坝北斗变形监测应用”系统成为中外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标志性项目;哈萨克斯坦的北斗试点应用项目涵盖森林防火、地质灾害与水利监测等领域,通过构建技术平台和完善基础设施助力防灾和减灾。

在非洲,尼日利亚、突尼斯、塞内加尔等30多个非洲国家正在建设北斗CORS系统,为当地水利、交通、农业、气象监测等领域提供高精度位置服务。

在欧洲,北斗激光双摄接收机在复杂地形与信号遮挡环境下,能够保障测量人员高效、精准地获取数据;北斗智能割草机已适配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等多国多种草场场景,通过规划更加合理的作业线路,显著提升了割草效率。

巴基斯坦计划发展和特别任务部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在北斗峰会中表示,在今天的世界,定位、导航和授时系统是“看不见”的重要基础设施。北斗系统改善了巴基斯坦的物流并减少了运输成本,确保了瓜达尔、卡拉奇等港口的顺畅运输。

北斗“焕新”助力美好未来

北斗峰会上,一款搭载“时空算力背包”的“青龙Pro”人形机器人成为全场“明星”。凭借背包赋予的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和多模型协同推理等能力,这款机器人可灵活应用于物流配送、园区导航、自主巡检等户外领域。这款引发关注的创新产品,是千寻位置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研发的成果。

9月24日,在株洲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了解搭载“时空算力背包”的“青龙Pro”人形机器人。(陈思汗 摄)

峰会上面世的诸多创新成果显示,北斗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更多领域引发技术变革。峰会同期举行的时空智能赋能发展论坛上,6项北斗时空智能领域创新成果集中发布,覆盖交通低碳、油气管网、极端通信、应急救援等关键领域,全面展现了北斗技术从“感知位置”向“认知场景”跨越的态势。

在市场发展牵引下,北斗系统正持续沿着技术迭代的路径实现突破。根据国家总体规划,中国将在2035年前建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并明确了分阶段推进的时间表:2025年完成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先导试验星,2029年启动发射组网卫星,至2035年全面完成系统建设。业界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北斗将从提供全球覆盖迈向构建精准可信、智能化的PNT综合体系,服务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展至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通等高动态应用场景。

“下一代北斗将实现更高精度的定位与授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表示,下一代北斗不仅是定位系统,而且将支撑数字经济、智慧社会以及核心基础设施,还将服务于深空探测,包括月球、火星和各类深空任务。

许冉预测,未来基于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能力,北斗将赋能全自动智能网联物流的发展。从港口的无人驾驶卡车到无人配送车,供应链全流程都将在北斗构建的精准时空中自主、安全、高效地运行;“北斗+数字孪生”将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完全同步的供应链“超脑”,人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提前模拟和推演供应链的运行,重塑智能决策范式,实现决策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智控”的跨越;“北斗+物联网”将构建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届时每一件商品、每一个载具都将成为一个智能节点。

在深切感知时空信息产业未来发展“脉动”之际,很多国家与会人士提出了加强北斗应用国际合作共赴开放繁荣美好未来的期待。

马达加斯加国民议会副议长福蒙德拉扎表示,本届峰会是推动北斗系统在与会各国普及应用的重要契机。她热切希望围绕北斗系统所形成的国际合作新格局能够引导出一系列可持续的技术转移项目,让每个国家能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与优先事项,充分将北斗系统纳入本国的发展战略推进之中。

在北斗峰会上,中国时空信息集团、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等共同发起组建了“北斗应用国际合作联盟”。联盟将通过汇聚产业优势力量,推进各领域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擦亮“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金字招牌。

“北斗信号在巴基斯坦会促进资源转化为餐桌上的食物,转化为更快速的救护车,转化为更安全的道路和更具韧性的社区。”阿赫桑·伊克巴尔说,巴基斯坦收到的北斗信号不仅仅是来自空间的信号,也是代表希望、繁荣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信号。

来源:参考消息

作者:苏晓洲 王腾 刘芳洲

编辑:曹缇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