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新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正日益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将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到这些活跃的“社会细胞”,激发其内生动力?攸县以扎实的实践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富有新意的答卷。
新领域,新作为——党建阵地扎根生长
新兴领域党建,关键在“建”,核心在“活”。攸县坚持“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企业、商会、协会等组织的运行肌理。强化阵地功能。整合阵地资源,拓展使用场景,在攸县烟花爆竹协会,昔日功能单一的会议室,如今已成为集党建宣传、会员服务、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红色驿站”。规范化的制度上墙,常态化的主题活动,让这里不仅是党员的家,更成为全体会员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平台。党建引领发展。攸县新市益民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将组织生活与安全生产、技术革新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小组”,党员带头攻关技术难题,排查安全隐患,推动公司营业额增长15%。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从“要我做党建”转变为“我要做党建”,党建工作的“软实力”正持续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硬支撑”。

新方法,新活力——工作机制守正创新
面对新兴领域工作对象多元、思想活跃的特点,攸县的党建工作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力求更精准、更务实。创新考察方式,严把党员入口关。在发展党员这项基础性工作中,攸县县委社会工作部探索推行“多维考察法”。考察组不仅与入党申请人深入谈话,更注重向其业务伙伴、所在社区、同行会员等延伸了解,通过多视角印证,勾画出立体、真实的“政治画像”,确保进入党员队伍的人员符合政治标准与要求。转型党建模式,化身服务专员。积极推动党建工作模式从“单向灌输”向“双向服务”转变。党建工作指导员不再是简单的政策宣传员,更是帮助企业、协会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员”。通过整合政策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了助力企业、协会健康发展的“红色引擎”。

新力量,新气象——多元合作助力治理
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既破解基层治理人力不足难题,又为新兴领域群体赢得发展空间,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员融入治理网格。构建“流动党组织+双向赋能”模式,积极引领驻外党员参与治理。攸县驻长沙流动党总支,团结凝聚攸县籍在长务工经商党员群众合法经营、诚信纳税,夯实属地发展基础;同时将组织向心力转化为回馈桑梓行动,持续组织走访慰问、爱心助学、爱心送考、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公益活动,累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贫困学生1000余人次,资助金额达200余万元,先后获评省市县先进党组织30余次,以“流动的旗帜”在家乡与他乡之间搭建起温暖联结的治理桥梁。探索“骑手+网格”模式,积极鼓励新就业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政策宣讲员”和“民情速递员”参与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如联星街道雪花社区吸纳24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小区“兼职网格员”,对不文明现象随手拍照收集、反馈相关问题,收集社情民意150余条、上报隐患线索210条,实现社区治理相关问题处置效率有效提升。

来源:株洲社会工作
编辑:苏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