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攸县新市镇,有这样一群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村道路提质改造等重点工作中,用脚步丈量乡村的每一寸土地,用行动诠释为民的初心使命,用实干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答卷。
张妹: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张妹与电商平台合作探索农产品销售新路径。
张妹是一名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家果蔬基地的负责人。2020年,这位“90后”代表凭借对农业事业的热忱创办了“绿元蜜”果蔬种植基地。创业初期事业并不理想,接连遭遇销售渠道狭窄、广告宣传效果不佳、病虫害防控不当等问题,张妹却并未灰心,主动联系有先进经验的果蔬基地观摩学习,并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开拓新型销售模式。
在张妹的努力下,基地形成了“育繁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实现基地年产果蔬35万斤,年产值30万元。在深耕农业产业的同时,张妹始终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履职过程中,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露地果蔬产业,带动周边脱贫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刘四新:农村水利的“守护者”
修缮后的白龙陂坝。
水利兴,则仓廪实。在新市镇界江村的白龙陂有一座水坝,承担着1500亩农田的灌溉作用,由于年久失修,蓄水泄洪能力早已衰退。为了修好陂坝,县人大代表、界江村党总支书记刘四新多次实地调研勘察,逐条梳理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并深入村组征询群众诉求,将收集到的意见整理汇总。2023年,他在攸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白龙陂坝改造的建议》,在县人大常委会的交办督促下,建议得到有效办理。施工期间,刘四新天天蹲守工地,既当监督员又当协调员,积极参与项目监督视察,协调取水用水问题,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刘四新说:“许多农村老旧水利设施由于资金和建造工艺的原因,逐步失去了灌溉功能,我将继续关注农村老旧水利设施,为农村小水利发出代表声音。”
易卫东:民生道路的“维护者”
“路面加宽平整后,我们通行放心多了,要感谢人大代表把我们的声音反馈上去。”这是新中社区群众的心声。他们口中的路是位于新中社区的Y339乡道,辐射四个村、社区的交通出入,因该道路年久失修路面坑坑洼洼,道路狭窄,车辆会车极其困难,给附近村民造成不小困扰。2024年,县人大代表易卫东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Y339道路提质改造的建议》,为了确保道路提质早日提上日程,他多次对接县人大常委会、交通运输局开展实地调研,最终将该建议纳入了“人大代表建议专项资金项目清单”。道路施工过程中,易卫东紧盯项目进度,推动道路拓宽、路面平整和路基加固等工程在2个月内全部完成。易卫东代表用实际行动将这条便民惠民的民生路修成了通向群众心里的民心路。
从果蔬种植带动村民增收,到农村水利修缮养护农田,再到道路拓宽惠民便民,一件件民生小事见证着新市镇人大代表们履职担当,敢于作为的为民情怀。
来源:株洲市人大
编辑:曹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