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辛小湘丨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株洲“厂BA”

近日,为期两个月的株洲“厂BA”正式落下帷幕,醴陵华鑫队以78比57战胜中车时代新材队,成功夺冠。这项举办了三年的群众性体育赛事成为株洲一张靓丽的名片,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实打实的文化产业。

图片

图源:罗青

“厂BA”开赛以来,总计48场比赛吸引前去观赛打卡的市民、游客数量超540万人次。刚下高铁、拖着行李箱直奔赛场的外地返株工程师王桥由衷感慨“这里比春运火车站还热闹!”

“沉下去”才会被热爱

今年,株洲“厂BA”迈入3.0时代。三年时间,这项赛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商业化运营下越办越好,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人民体育为人民。

门票收入是商业性体育赛事的一大收入来源。以CBA为例,2025年CBA的37场季后赛门票总收入3.3亿,总决赛单场更是破千万。面对高收益,“厂BA”赛事组委会决定让市民免费看,不收门票,直接排队进场。

图片

来源:周阳

组委会还创新性增设了“厂BA”社区篮球联赛,包括成人组和U12青少年组比赛,每周一至周四晚,44场精彩对决不仅点燃了基层社区的运动热情,还让篮球运动更加融入百姓生活,“全民可参与、邻里共竞技”的篮球生态圈愈发鲜活,旨在构建全民参与的赛事生态。

“链起来”才能促发展

对于株洲“厂BA”,48场比赛是奠基石。而产业化发展道路,赛事组委会则需要花费更多心思。

相较于赛场上的激烈比拼,赛场外同样是热烈非凡。今年,株洲“厂BA”催生了更多的混搭场景:就业咨询台前,千金药业、高科集团、光启技术等企业借势招募,将赛场变人才市场;跳蚤市场上,孩童摆出火车模型,稚嫩地讲述着“中国电力机车摇篮”的故事;残疾人群体用手工编织出文创周边,共享全民共创平台;明星球员亮相舞台,与市民签名留影,感受着“厂BA”带来的魅力与热情……

为什么株洲“厂BA”脱颖而出?因为它既能“沉下去”,成为深受市民热爱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又能“链起来”,构建体旅融合经济圈,形成"赛事核心层-服务配套层-衍生经济层"三级产业架构。

根据赛事组委会最新数据,今年赛场外夜市交易总额超1800万元,刺激了周边住宿、商超、餐饮、文旅等业态市场,拉动消费超1.6亿元。

图片

来源:株洲广电

坚持长期主义才是“硬道理”

这项“从泥土里长出来的体育经济”如何持续发展?这需要赛事主办方坚持长期主义,立足株洲实际,立足体育赛事发展规律,不断提升赛事的专业化水平、提升赛事与地方的契合度、提升赛事与群众的情感羁绊。

纵观世界体育赛事,稳定和专业,是维持赛事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之匙。我们细看“厂BA”参赛队伍,今年的冠军队伍醴陵华鑫队三年磨一剑,中车时代新材、株硬集团等“老牌劲旅”也在“厂BA”继续奋斗。

只有维持参赛队伍的稳定,才能让赛事运营方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持续发力。赛场上,启用VAR回放系统提高判罚准确率;赛场外,现场MC与观众的互动让现场氛围持续火热,观众的热情在比赛前就被点燃,热情一直能持续到终场哨响。株洲高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小涛表示,只有打造标准化运营体系,才能让赛事持续发展下去。

而如何提升赛事与地方的契合度,赛事主办方不妨将视野投向世界,“厂BA”立足于株洲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以工厂为单位组建队伍比赛,类似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英超创办初期的队伍很多也是工厂球队,例如“兵工厂”阿森纳的前身是皇家兵工厂的弹药工人创立的俱乐部,“铁锤帮”西汉姆联的前身是泰晤士钢铁厂的工人俱乐部。这种体育赛事与工业文化深度捆绑的成功案例完全值得我们借鉴。

提升赛事与群众的情感羁绊,就要讲好“厂BA”与株洲、与工业的故事。群众性赛事的核心一定是群众参与,只有让他们不断从“围观者”变为“深度参与者”,才能真正促进情感羁绊持续稳定。“厂BA”的发展,只有立足株洲,立足工业文化,植根群众土壤,才能更好地走向全国。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杜庭语

编辑:曹缇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