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园区巡礼|株洲高新区:“国际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地标

QQ??20181127091415.jpg

【编者按】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株洲市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实现“两个目标”的攻坚期和关键期,株洲产业园区正策马扬鞭,开启新征程。

28352df8e5f240b7850f053e538aeab1.jpg

株洲高新区一瞥。

红网时刻株洲12月10日讯(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谭小洋)园区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以来,株洲高新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聚集龙头项目为抓手,着力推进株洲·中国动力谷核心区建设。今年前11个月,园区实现新签项目156个,合同引资491.6亿元。

清晰定位 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

前不久,奇点汽车高品质智能电动商用车基地在新马工业园正式动工。根据规划,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5万台、年产值100亿元的纯电动智能商用汽车生产基地。

1d5ad5f3-39b1-4c4b-9dd8-5b38ad0ea803.jpg

园区企业整齐的生产线。

园区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项目来支撑。今年以来,株洲高新区紧紧围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特色产业布局,持续优化“3+3+1”产业体系开展精准招商、招大引强。

“真金白银”促招商。其中,《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规定,对于最终促成投资成功的个人或单位最高奖励300万元;《入园工业项目土地使用及标准厂房租售相关优惠政策(试行)》规定,对每亩地创税大于或等于20万元的企业,将其上缴税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作为产业扶持资金,补给企业。

全面实施精准招商,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以聚集龙头项目为抓手,锁定“500强”“央字头”“国字号”以及行业百强企业,坚持领导带队招商、小分队招商,今年以来6个招商产业小组招商400余批次,邀请客商前来考察近千批次,重大产业项目接连落地。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株洲高新区实现新签项目156个,合同引资491.6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创新服务机制 “马上就办”谱华章

“1天内领到营业执照,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却在株洲高新区实现了。”株洲岱勒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更坚定了企业在园区长期发展的信心。

9aca82c4-8e33-41c4-a8a7-9c489c2016a7.jpg

企业负责人对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提供的高效率服务表示非常满意。

如此高效率的审批效率来自创新服务的机制。株洲高新区压实“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服务责任单位、一名项目联系员、一套时间任务计划”领导责任制,并将项目建设服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与“面子、票子、位子”挂钩,确保项目扎实落地履约,招商引资见实效。

推进“马上就办”成常态。作为全省唯一的“证照分离”试点国家级园区,今年10月8日起,株洲高新区354项涉企事项的25个部门,全部进驻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积极协调政银企三方关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园区先后组建或引进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家科技银行、15家风投机构,主导和参与设立了11支产业创投基金,总金额达到50亿元。同时,为更好解决园区许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株洲高新区正在筹建一家大型园区产业投资公司,目前正在进一步细化筹建方案。

扩大“朋友圈”聚集全球优势资源

园区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今年,株洲高新区围绕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海外交流合作等方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f90802a3-8f72-4e54-a341-1408f9de50f9.jpg

园区为引进的优质人才颁发奖励。

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高端人才。园区新引进特种合金增材制造中心项目、中成动力纯电动乘用车驱动系统总成项目等高端创新创业团队、平台项目30个,园区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累计突破200家。积极对接国内外顶尖专家团队,建立长期有效合作机制,引进罗安、欧阳晓平、吴鑫华等12位国内外院士,在园区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点),园区新增高层次人才114名,中国动力谷专家人才库目前达到559名,已经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24家、省级61家,院士工作站(点)14家。

实施国际创新资源合作工程,建立“四谷联动”工作机制。株洲·中国动力谷与美国加州“硅谷”、西雅图“云谷”及德国“碳纤维谷”建立“四谷”联动机制,合作建立中国动力谷·美国硅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美国云谷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德国碳纤维谷创新平台等离岸创新中心,在招才引智、复合材料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

目前已经园区已建成龙创国家汽车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研究院、中德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中欧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轨道交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两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联合中车株洲所、启迪之星共建轨道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积极推动打造轨道交通创新共赢生态圈。(张东方)

来源:红网

作者:谭小洋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8/12/10/404035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