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工作队长心系贫困户 助地生“金”

红网时刻株洲9月12日讯(通讯员 邹怡敏 朱刚)“王队长,我老婆癌细胞扩散了,听医生说要做36次化疗,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这可怎么办呐?”8月下旬的一天,湖南省株洲县淦田镇南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侯芝利的丈夫赵俊凡语气焦急,还带着一丝哭腔,找到王文南求助。

“你别急,病总是要治的,我们一起想办法。”王文南放下手头写了一半的工作材料,一边安抚赵俊凡,一边又叮嘱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抓起公文包就出门了。这次他打算到有关部门去反映情况,看看能不能为夫妇俩争取一些救助金,帮他们度过难关。

2015年10月,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办公室调研员王文南被派驻到南塘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三年来,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房新了,地活了,村美了,人笑了。如今,村里105人全部脱了贫,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昔日的“穷山沟”破茧成蝶,成了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

?????????????????.jpg

王文南(右)自费购书赠送给贫困户。

贫困群众装心上,自己身体“顾不上”

来南塘村前,王文南已经有6年基层扶贫工作经验,但如何帮助这个偏僻小山村,他心里并没有底。

彼时,南塘村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较差,交通不便,村里鲜有外人进入,村民大多外出务工谋生,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整个村缺乏“生气”……翻看这些“欠账”,王文南感到肩上担子沉重。

有压力才有动力,摸清底子,才能对症下药。王文南和工作队、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分工组建工作小组,分别进驻走访村民小组。通过无数次的调查走访和面对面的沟通,他迅速摸清了这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提出”扶贫不仅要扶人,还得要扶村,两个都不能少”。

他一边规划着如何逐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一边用心去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

完善基础设施,就是缺什么补什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水保电,实施挂图作战,扶贫“六大工程”在这里稳步推进。王文南说:“只有村强起来,老百姓才能富起来”。三年间,共投资425.6万元,整修村组公路6.9公里,建设桥梁3座、涵洞8座,安装路灯111盏;新建饮水工程2座,惠及4个村民小组;投资60万元建成一座60千瓦光伏发电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山上建起通讯塔,手机信号覆盖全村,电视和宽带网络进村入户。这一连串带有温度的数字,说明了南塘村的变化是实实在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如今,你徒步在南塘村的林荫小路上,驻足在田埂地头间,或小憩在青瓦白墙下,就能感受一股生机正蓄势待发。

驻村的日子,王文南的脚步一步也不愿停歇,和“穷亲戚”见面,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也是“必答题”。贫困群众家中难以销出去的花果蔬菜,王文南会想方设法为他们跑销售,遇到落户难的问题,王文南又会帮他们去办理户口,他还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找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让他们稳定脱贫。王文南说:“扶贫没有小事,贫困群众的事,都是头等大事”。

今年6月的一天,他和队友蔡安西、蒋智在走访贫困户赵年春家时,头部不慎被几只蜜蜂蛰伤,面部肿到连眼睛都睁不开,在医院做脑部检查时,意外查出他出现脑梗、脑萎缩等症状,医生要求他务必安心住院治疗,否则病情加重,后果不堪设想。王文南听后摆摆手只说了句“没事没事”。倔强的他每天早上到医院报到,输完液,带上药又开车去村里处理大小事,自己的病情对谁都没有说,仿若没事人一般。

付出终有回报,这回报,便是老百姓对他的口碑和组织上对他的信任,王文南成功入选了“中国社会扶贫网”形象代言人物之一。

???????????????????????????.jpg

贫困户赵卫星(左)到市人大赠送锦旗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

农旅结合助地生“金”

走进南塘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两旁花草随风摇曳,茂密的竹林顺着山势蜿蜒,山间小溪潺潺,云雾缥缈,青石板路、供人休憩的凉亭、天然形成的小瀑布,微风吹来,仿若置身世外桃源。

“我们村很美,可从前,这份美并不为外人所知。”侯海军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主要靠砍竹子贩卖维持生计,许多村民同他一样,没有其他谋生途径,日子过得很艰难。

改变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开始。王文南和他的扶贫工作队与村民达成共识,利用村里优越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做好山水文章。他们引入株洲华利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户外休闲旅游,打造3A级景区,以“十里长廊、百丈瀑布、千米君山、万亩竹林”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圈逐渐成型,村民们从旅游产业中尝到了甜头,纷纷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充当主人翁。

村民赵俊强花10多万元改造危房,办起了村里首个农家乐,仅几个月就入账上万元,走上了致富路;侯海军利用楠竹资源,酿起了”竹子酒”……绿水青山逐渐“兑现”金山银山。

稳定脱贫还得依靠发展产业。为了发展适合该村的特色种养殖产业,王文南自掏腰包让2位村民去广西学习竹鼠养殖技术。为重振楠竹产业,帮扶工作队和支村两委引导村民与株洲华利农牧公司签约30年,租用东冲组1454亩竹林,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每年可给村民增收8万元,且提供40个常年就业岗位;利用本地土壤富硒的特质,引进湖南湘冠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该村的湘竹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种植澳洲红皮红薯,通过帮扶产业资金入股,达到村集体增收,贫困户年底可分红。工作队还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的巨菌草项目,供华利公司饲养黄牛。巨菌草项目租用100亩土地,每年可为村民带来3.3万元土地流转费。

面对荣誉,王文南依然保持初心,他说:“这些变化,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这是市县联点领导等所有关心和支持南塘村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2018年至2020年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3年,未来,我仍然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做好每一件分内之事。”

如今的南塘村,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人居环境美化起来了,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赞美,王文南站在南塘村中心眺望,只见巨菌草基地长势喜人,打造乡村休闲旅游3A景区工地建设正在轰轰轰烈烈施工,地里的红薯即将迎来丰收,白胖的生猪也等待着出栏……脱贫出列的南塘村正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来源:红网株洲站

作者:邹怡敏 朱刚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18/09/12/4529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